有意思的文章散文想法

固化也许是追求

2018-07-07  本文已影响24人  邓大榆

无用生活体验馆的创始人马可老师让我重新定义了自己脑海中“固化”的概念。

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之一,马可老师带着她生活体验馆中的一些小物件来到了《天天向上》。像她本人一样,这些小物件低调朴实,但却因为结合了手工艺而变得独一无二。

马可老师说,中国人该有深入人心的原创服装设计,物件的设计生产也不应该长期接受抄袭这个名号,我们创造出“自己”。

马可老师让我重新去思考了“固化”这个说法。我们所要固化的东西,不是资本或者是权利地位带来的东西,而是我们从黄土地、从老祖宗手里接过来的东西。那可以是一种手艺,可以是一种习惯,甚至可以是一种精神。

就像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的,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是对土地的依恋,也是所谓的安土重迁,这才是一直以来“固化”的东西。

我们总是听身边的人说起阶级固化。个人感觉我很难去相信阶级固化这种说法,因为在四通八达的当下,我们很难去区分阶级。

如今的信息时代和网络技术,将我们无数人放置在一个大的熔炉当中。无论是清早卖早点的阿叔,还是晚上加班回来的白领,大家的一切都被一览无余。交流太发达,我们模糊了彼此的边界,春运暑运以及外出务工等等的迁徙大大地弱化了原始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我们很难再去定义阶级。

我们周围的一切更替得太快,父母或者祖父母一代匮乏的生活让我们对“量”的需求变大,一天一套衣服,连家装都要准备好几套,每天浏览上亿的信息。

可我们真正使用上的,或者一直在使用的,只有寥寥几个。

所以那些极简生活主义者,推崇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固化”,将生活的中心和日常的使用固定到必须的物品中来,固化那种最真实最质朴的生活方式。

虽然马可老师不是极简主义的,但是她传达给我的“固化”,是我们要在多元文化中,固定自己的精神路子,走出自己的特色。也许我们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还是要“做自己”,这也是她所表达的“文明让人相同,但文化让人特别”。

也许有些人能够优先享受较好的资源,也许有人认为是原生环境制约了他的思维,这都是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认为的已经固化了的东西。当下看来这些不同层面的比较的确有让人触目惊心的结果,也足够让人焦虑,但从宏观来看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并不具有太大的价值。

我们应该将目光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这个概念就是我们该切实体会一下我们精神中的想法。比如那些真正能代表我们的东西,那些流传的手艺,那些喂饱你我的土地,还有骨子里那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精神。

我一直以来很不愿意接受固化这个词,大概是因为它带给我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力感,就好像有些东西你并不想拥有,但却因为环境不得已承担在你身上,而你无法改变。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将“固化”变为主动,那么我们所想要固化的东西,就变成了我们主动追求的东西。

不能总是将目光放在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者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是要看到真正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固化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而此也是马可老师带给我的,最令我自己感动的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