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散文想法

[2023]《头脑的东西》作者: [美]杨定一

2023-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书朋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664]

。。ISBN: 9787516922682

。。内容简介。。

是否会怀疑自己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信息或数据真实性,却无法甄别?

你是否为了苦求不得的人或事而伤痕累累,想放下却无从入手?

你是否时常体验到烦恼、纠纷和失落,却找不到根源?

你是否被人生的意义、责任、自由、价值等问题所困扰,久久没有答案?

杨定一博士由意识的科学切入,步步引领我们看清生命真相——

你所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感受到、经验到的一切,都是头脑投射而来,是头脑的产物。它们不仅没有独立的存在性,而且是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当你看穿这世间的一切皆是虚构,并且随时可以臣服到真实,自我才会真正自在地活出来。

。。作者简介。。

杨定一

美籍华人,医学博士,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博士,曾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持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对整体疗法有独到研究。与台湾“天下生活”合作出版“全部生命系列”作品,包括《真原医》《好睡》《丰盛》《静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不合理的快乐》《时间的陷阱》《短路》《奇迹》《转折点》等著作。与风潮音乐合作出版《等着你》等音频引导专辑。

。。精彩网评。。

#

《头脑的东西》读完了,杨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说明了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头脑的产物,是头脑虚构出来的意识。人们的痛苦与烦恼,快乐与幸福都是人们来人世间一趟的体验。既然如此,那就醒觉,做一个匆匆过客吧。

#

有这样一位天才,六岁时随全家移居巴西,他完全不懂英语和葡萄牙语,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学会了当地语言并接连跳级。

十三岁时在巴西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上大学,为巴西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十七岁取得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生化博士,二十一岁取得第二个医学博士,是唯一拿到全世界最高荣誉《自由女神奖章》的华裔科学家。

他是全世界公认的天才华裔科学家——杨定一,也是全部生命系列 的作者。

杨定一现为台湾长庚医疗集团的董事长,在繁重的工作中他还还抽出时间出版了全部生命系列作品。

一说起天才神童,我们觉得他们是上帝的宠儿,带着我们平凡人不可触及的高智商行走在某个领域,这位天才科学家中的天才,奥运冠军心灵导师耗时十年大爱,力作全部生命系列。

其出版的作品有《真原医》,堪称21世纪最完整的预防医学,还有《静坐》《不合理的快乐》《我是谁》《好睡》等生命系列作品。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新作《头脑的东西》。

作者说本来全部生命系列可以告一段落,但他发现一些读者最多是停留在表达一种理论上的理解,并没有真正领悟体验更深层面的意义。

因此作者选取一个重点,从头脑这个话题来切入全部的生命理念,成为个人生命的参考和对照。

他告诉读者,一切都是头脑的产物,不要局限于头脑看到听到的,打破有限自我,实现无限可能。

—.小我与大我

杨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书籍的编译者陈梦怡曾说,以杨博士在世间的成就,他大可不必出来讲这些惹人争议的话题,他可以舒舒服服的生活着。

但是杨定一博士不忍看到众人受苦于头脑的迷宫,耗费一生陷入海市蜃楼的生活幻象,完全背道而驰,此生做重要的目的,活出我是谁的真相。

作者说要把生命的意义,方向,价值找回来,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充分了解,才有资格往下谈。

我们这一生从出生到现在,所有体会到的,所有懂的都是头脑的产物。

人类大脑既是一个过滤器,又是一个扩大器。

大脑把外界全部的真实落在一个小范围里,又通过这个小范围扩得很大,通过五官的反馈,让这个扩大的小范围变得真实。

我们本来是一体,是无限的,存在于每个角落。

但是我们透过脑意识,专注在某个角落,由原先的无限回归到局限,形成了一个小我。

比如我们睡着了,那么构成的世界就消失了,但是它真的没有了吗,它存在于每个角落,这个世界只是在我们头脑里消失了,是局部的。

《道德经》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万事万物随时都在一体意识中,人可以反省,由内心看到自己。

用心观察事物的本质,而不只是用脑意识反应出来的事物。

把局限的变成无限的,把矛盾完全解开,你我才能真正进入信仰。通过全面的信仰,自然进入全面的信心,可以把生命含有的一体真正的自己找回来,这个自己和小我的自己是不同的。

《论语》有云: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觉醒就是从脑的状态回到心的状态,从局限到无限,透过无限体会到一切。

2.一切都是空

《心经》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是诸法空相。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所以跳出头脑虚拟出来的世界,达到一种空无的境界,人也就会醒过来,大彻大悟的觉醒。

生命才会全部打开,打破头脑的束缚。

一个人要彻底的醒觉,首先心态要有彻底的转变。

把每一个念头,眼前的境界都变成平等,不去重视不去排斥它,放下全部头脑的东西,我们才突然可以放松自己。

一切都刚刚好,我们才会真正自由起来,每一口呼吸变长变深,提醒自己真正是谁,和天地合一。

3.沙漠里的一粒种子

杨定一曾说 :“来的时候是沙漠,走的时候也是沙漠”,他顶多是丢几粒种子在上面。

看完这本书,翻到最后你才意识到作者强调的是人的意识层面。不要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让大脑蒙蔽了自己,把自己丢在一个小我的世界里。

通过他的全部生命系列才会把书中比较绕脑的地方看懂,他所倡导的是人要跳出虚构的物质世界,达到一种空的境界。

人世间遇见的千千万万,都不如探寻真实的自己,触摸自己的灵魂,找到真实的自己。

听取灵魂深处的召唤,愿你我活成清欢,淡若秋水,静无涟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做一个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真实的自己,这样一切刚刚好!

#

书里有一个比喻,很形象也很立体,就是说,对世界的认知不要从“钥匙孔”里去看,我们对外界的了解,取决于我们所看到的事实,钥匙孔的方寸之地,如何能展示出事物的全貌呢?

看到的越多,我们认知的层次越不同,对事物的了解也就越全面,得到的信息也就越丰富,从而给我们自己的人生也带来改变,所以,打开局限,让自己获取更多的信息,助力我们自己的成长。

#

都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那修行,到底修什么?

杨定一博士在《头脑的东西》中讲:“修行,其实是为‘我’才有的。假如没有‘我’,就没有什么东西叫修行。任何修行,都是通过‘我’。最多对自己做一个反省、理解,知道这个小我是虚的——这才叫修行。”

我们自出生开始,认认真真地投入所认识的世界生活、成长,我们以为世界就是眼前所看到的模样,直到某一天,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会产生很多疑问,“我是谁?”“世界的起源在哪里?”“为什么活着有那么多痛苦?”……等等,开始追根溯源。

这个过程就进入了“参”,不停地“参”,头脑就打开了,发现一切要找的答案都是“我”,“我”是一切的根源。

看穿了一切,而随时可以臣服到真实(语言跟念头没办法表达的一切)。这应该就是我们修行的目的。

#

杨定一博士在《头脑的东西》里讲:“我们只要一生到这个世界,才张开眼就已经受到创伤。突然之间,我们落到一个念头的境界,而把这个念头的境界完全当作真实。然而,这种念头虚拟出来的境界,最多只是无常。有了生,一定会有死。有好,一定会有坏。有快乐,一定会有痛心。这种无常,就是你我这一生都要体会到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逃掉。”

无常是一种常态。“念头的境界”是说我们头脑想象出来的世界,而这个头脑的想象源自于我们从小所受到的家庭和环境教育的影响,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原生家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婴儿,能够看到、体会到、认知到的全部,都来自于父母、家人。她感受到爱、善意、温暖,她就会认为世界是美的、善的,然后开心地笑;反之,则会恐惧、害怕、大声啼哭。随着渐渐长大,一路上小学、中学、大学再到进入社会工作,过程中对世界的认知边界不断扩大,但依然深受环境的局限。

#

一切都是头脑的产物,连“我”的观念也是头脑延伸出来的,本身也不存在。

假如连“我”都不存在,还有什么世界好谈?还有什么东西要追究或放不掉?还有什么东西值得追求,值得分享?

我们会突然发现,过去全部的痛苦,是让一个不存在的“我”制造出来的。

#

我们自己制造出这个世界,是通过我们逻辑的架构,才有一个东西叫业力,我们不但忘记了,更是被这个业力的法绑住。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头脑延伸出来的因和果是真的有,也就这样子被自己骗了。

#

想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想买漂亮衣服穿,想住大房子,想开喜欢的车,想去很多很多地方旅游~

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不想累不想麻烦不想伺候人不想看别人脸色不想动……

想?还是不想?我想,不!我不想!

#

一个人遇到情绪上的失落和创伤,会结结实实地落在身体里,在细胞的层面留下一个疤、一个印记。因此,一个人所受到的创伤,很难去解开,不光影响这一生,还可能带到下一生。

#

都不是真的,头脑投射出来的是局限的

#

都是头脑的东西,头脑本身,耽误我们彻底醒觉。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