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记苏轼
文/棋洛 原创首发
风飘飘,水飏飏,高低相替,坎坷多舛的路上,残阳如血,苍山如幕。那人着一身素衣,掸去一路风尘,在蒙蒙雨中吟道“一蓑烟雨任平生”。
初次进京,二十一岁的苏轼,便得欧阳修赏识,名满京城。渐渐官至高位,面对新政下百姓的叫苦不迭,他上书直谏,直言不讳。身居高位时,苏轼的心实在底层的百姓身上,大有“衙斋卧听萧萧竹”之风。位高,责任也重。苏轼尽自己的责任,坚守正义与道德,不自视甚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也无风雨也无晴——记苏轼相比短暂的荣耀高峰,苏轼的仕途更多时陷入低谷。那乌台诗案的苦楚,贬谪条令的难堪,远方亲人的挂念,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无奈;但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不忘初心与本责,深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在杭州,他清浚西湖,修筑苏堤,留下佳景。被贬海南,在当时只比死刑轻一等,他依然尽职尽责,并不抱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刚到任便兴教育,促农耕,大有成效。仕途处于低位的苏轼在政事闲暇时,修身养性。钻研诗文,书法,绘画,医药,佛教,道教,烹饪等等,在诸多领域均有造诣。
也无风雨也无晴——记苏轼余秋雨先生评价“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苏轼面对低谷,内心依然如赤壁般屹立不屈,对仕途位低、政事不顺心、抱负难展毫不抱怨,不需那缠绵抑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更多时,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只道“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人生路上的坎坎坷坷,高高低低,苏轼进退自如、宠辱不惊。高位时,不自视甚高,被权力蒙蔽,而是依旧沉静,做好本分之事,履行正道。低位时,不哀自怨世,自暴自弃,而是仍然热忱工作,不忘初心,也不忘提升自己的修养。
苏轼之伟大,在于不为世俗高低所牵绊。地位之高低、权势之高低、利益之高低均抵不过一颗豁达、向善的心。
也无风雨也无晴——记苏轼转眼,千年。面对人生中依然不可避免的高低之变,愿我们也能道出“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