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七十一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47人
刘法欣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一
【原文】
知 不 知 , 尚 矣 ﹔
不 知 知 , 病 也 。
圣 人 不 病 , 以 其 病 病 。
夫 唯 病 病 , 是 以 不 病 。
【大意解读】
知 不 知 , 尚 矣 ﹔
了解“知”是不可知的见解,是上乘的正确的;
不 知 知 , 病 也 。
不了解“知”是不可知的,而以为是可以知的见解,是错误的。
圣 人 不 病 , 以 其 病 病 。
圣人不会有错误的见解,是因为他们了解错误见解的错误之处。
夫 唯 病 病 , 是 以 不 病 。
只有了解了错误见解的错误之处,因此才不会有错误见解。
【读后略议】
知本身是道的用,与道是一非二,人们可以通过知认识道、了解道、成为道、运用道,然而,道却不是知,也不是不知。
这样说好像自相矛盾,让人难以理解,然而,如果有个理解,已经不是道了。禅宗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知的存在意义是有所知的内容,能所对立即非道。
在修证过程中,这个知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不然,很容易在知与不知的概念里打转转,心不落地,起用不得力时就难免怀疑自己所证,重新走上知外求知、道外找道的末节歧途而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