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给"我"带来了什么?
引子
一个朋友和我说他一直想写一部武侠类的小说,我就鼓励他开始。因为他满中国跑,所以我还和他约一些城市相关题材的文章,想放在良有方发,可他却婉拒了。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写写、画画的时候,但仅限于碎片化的文字,或者小段的文章。
但你尝试过业余时间一年写20万+字,每周发2-3篇质量还算过得去的文章吗?(折合成每天500字)"量“的差别也许是写字和写作最大的差别吧。今天心血来潮,想谈谈写作给我带来了什么!
01
写作带来的“利”
当今写作的人,大多是“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还真不多。那写作给我带来物质层面的“利”是什么呢?
首当其冲的是钱(RMB)。各路亲朋好友陆续给到良子的赞赏,据不完全统计达到100多元,要不是苹果系统从中作梗(收“买路费”),这个数字冲到200毫无压力(用苹果的可都是豪客),覆盖我写作的电费是没问题的。
其次,因为写作会大量占用时间,所以我的消费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即使网购它也需要时间筛选,所以我已基本丧失了对GDP的贡献力(惭愧)。对大多数希望家中女人不要太“败家”的爷们来说,鼓励太太写作是个不错的主意。
02
写作带来的“力”
A.记忆能力
随着电脑的普及,“提笔忘字”已经变成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会愈演愈烈。我还没能完全适应键盘写作的方式。每次在写文章有“茅塞”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用笔去梳理。所以很幸运,“汉字”还认识我。
用键盘写作,“拼音输入+联想”是标配,这更加剧了我们对文字记忆的退化,因为只要输入的拼音大致差不多,内容自然会跳出,不用你费太多思量。这也导致了很多错别字,肉眼根本看不出了。因为我们基本丧失了认字的能力。
B.语言能力
长期的写作训练,可以帮助我熟练地组织和运用语言。即使达不到“雅”的高度,但也不至于“恶俗”,起码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辱没了“斯文”二字。
在流行语汇和传统文字不断发生碰撞的今天,更让我意识到认知对比的重要性,同时也督促我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会说话的建筑师,可是很有优势的哦。参见《做一个“会说话“的建筑师》
C.逻辑能力
在写文章的时候,我选择的主题一般都会和设计专业相关,希望给大众一些建议或者方法。(希望是良方)往往不太愿意写感想(咪蒙之类的心灵鸡汤),更不屑于噌热点(杜蕾斯之流的奶头乐)。
正因为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我除了要码字,还要配图,期间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就需要一些推理的能力。
早期我写过一个系列叫《2016法国欧洲杯球场巡礼》,过气利物浦球迷嘛,大家可以理解的。《2016法国欧洲杯球场巡礼1——新波尔多足球场》
一个做设计的小伙子关注了我的公众号后问我要资料,我婉拒了。一个连资料都不会查的人,以后怎么能做好设计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法国的场馆为例:查资料可以从足球场入手,也可以从它的上级部门欧足联,FIFA入手 ,还可以从场馆的设计单位,施工方入手。除了中文网站,还有英文和法文的网站。有图片你就能认出它,然后再用在线翻译把外文翻译成中文,基本想要的信息都有了。
另外提醒下:很多文件都会有文件号,可以去政府网站上找相应的公示。
以前获取知识缺少的是渠道,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最大的困难来自于筛选。
一个人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生活,都会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那每隔一段时间去梳理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就很有必要了,也便于今后的检索,使用。
整理东西大家都有经验,有些人思路清晰,很快就能完成;而有些人脑子一团浆糊,整理了跟没整理差不多。
条理清楚的人,有一定天赋的成份,但我更相信是后天不断训练的结果。只有不断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你才能事半功倍,等于延长了生命。
D.思考能力
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浩如烟海的APP,人们每天在大小屏幕间切换,时间被划分的越来越“小”,支离破碎。人的注意力也变得越来越短,想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少,更不用谈深度思考了。
而写作让我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同时锻炼了我的思考力。也避免了很多的“智商税”。
举例说明:
在做长租公寓的时候,我经常会跑建材市场采购材料。有一个卖灯具老板,我在给她转货款的时候,执着的跟我推荐一个互联网+传销的平台,卖的产品五花八门,就靠发展下线,希望一夜暴富。她是真的被洗了脑了,我苦劝也不听,还和我说把店盘了,死心塌地的去发展下线。
长期的写文章烧脑细胞,养成了凡事刨根的习惯。再加上百度,比对一下,基本事情就清楚了 。
凡事独立思考,就会少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所以良子是一个不错的过滤器。参见《朋友圈总有几个人的文章,你会有所期待!》虽然我一直不服老,可“老成”也不是件太坏的事!
F.探索能力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认知边界,每个人都有扩展边界的愿望。可并非每个人都有踏出“舒适区”的勇气。当你跨出第一步的时候,已经把50%的人甩在了身后。
“吾欲之南海,何如“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当今社会,原地踏步无异于“等死“,而尝试可能是“找死”,这是大家焦虑的源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勇敢地踏入“恐慌区”吧,你将领略不一样的人生。参见《你还身在“舒适区”,可我不得不踏进“恐慌区”》
03
写作带来的“名”
最初开始写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还会有今天这样的一篇文章出现,更没有想到会写到“名”,其实有点夸张的成份。
写作确实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良子,扩大了我个人的影响力。我常自嘲说:”现在出门都不用带名片了。人家是交换名片和微信号,你直接让人家变成粉丝了,太拉风了。”
我确实希望能够形成个人的品牌。将一些有用的知识,思想传播的更远。我也深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并以此为行动的准则。
写作也让我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和事,很多以前如雷贯耳的江湖人物,在你写作的过程中也慢慢成为朋友,这无疑是走了一条捷径。但这条近路是用我一年码20万+字铺出来的。
写作还是一项很经济的商业行为,文章更是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我的一篇文章在80建筑上可以达到1万次阅读,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我要给1万人讲我的小思想,谁有兴趣听啊。即使有这么多人听,这活动的组织该多复杂啊。所以写作时一种很环保的传播方式。
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些早期写的文章,居然还有朋友会慕名而来,表达仰慕之情,真让我“受宠若惊”,这可能也是我能坚持每天写点什么的动力之一吧。
04
写作带来的“害”
A.运动机能下降
写作需要长时间的伏案,对颈椎,腰椎,下肢肌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腰里的 “游泳圈”也在飕飕的疯长。这可能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从事长跑运动的原因吧。我当然也不能坐以待毙,所以长跑也成了我目前最主要的运动方式。
如果只是解决一个人的运动机能下降,这不是我做事的方式。我还希望带动一群人跑。所以我和几个朋友做了个“都市跑指南”的公众号(还有微信群),去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都市人中传播。
不管你是真的喜欢跑,还是单纯为了晒。都市跑指南就是针对都市人,将你跑步的心路历程,用我们能想到的最“高大上“的方式展现出来。
B.好为人师
写作之后,总有些抑制不住的情绪需要在文章之外宣泄。而一些热心观众的提问,正好满足了良子“不吐不快"的情绪。真的不好意思,好为人师是最讨人嫌的,我今后一定注意拿捏分寸。在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博大家一笑《教师节杂感》。
其实我既没有参透一切的洞察力,也没有改变一切的能力,我只是比一些人先知先觉了一点点。任何的人和事,既不要妖魔化,更不要神化。
C.焦虑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无数次的踏入不擅长的领域。未知带来的恐慌,可想而知。
能力不足带来的焦虑,更是让人抓狂。没有人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得靠自己解决。
在一次次的碰到问题,恐慌,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周而复始之中,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提高。但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将伴随一个人终生,这种焦虑不会停歇。一旦停歇之后,可能是另一种焦虑袭上心头吧。
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宠辱不惊,将是伴随我一生的课题。
05
写作带来的“哲”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相貌平平,如果不让灵魂有趣起来,怎么去和好看的皮囊”竞争性磋商“。
我一直觉得皮囊和灵魂都需要修炼,可能前者是前世的修为(可能是祖坟冒青烟),而后者是今世的修行。
我坚信,肉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行走。所以跑步和写作都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