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片、视频后的感想
明月清疯
道馨姐们回来了,从西部,从凉州……
只要醒来,就会下意识的摸索手机,翻看微信,很久一来,这个动作早就成了每天晨起的必修课,没办法,那里有太多的营养等着我去吸收,而我这块海绵却越吸越渴了。
天津群里,道馨姐和小慧分享了很多雪师家乡的照片和视频,虽然之前从安城的简书中也看到了类似的照片,但今天我依然反反复复的翻看了很久,包括文字解说,一字为落。眼睛逐渐被泪水模糊着,内心古荡着说不出的滋味,令我着实难受了半天,没想到,雪师的家乡依然贫寒的令人心焦。
几年来,雪师的大部分书我都囫囵吞枣的读了一边,通过雪师的笔,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大西北的苍凉,想象着凉州那块土地上的贫瘠,想象着陈儿村的苦焦,虽然我也曾踏上过西北的戈壁和那里望不到边际的黄土地,但当这些近距离的照片映在眼前的时候,我的内心依然抽疼的无语,此时,(眼泪又不由自主的流下来)。也不知道怎么了,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爱哭了。
通过视频,我看到了雪师家的院子、雪师小时候居住的房间、雪师的婚房……陈设简单,简朴,除了炕,好像就没什么像样的家具,最豪华的所在当属师奶奶的佛堂了,墙上挂着阿弥陀佛的图像,前面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物件和贡品,五颜六色的,很是丰富。慈祥的老人家胸前挂个佛珠,笑眯眯的领着道馨姐们各处的走,各处的讲解着,早已习惯了雪师的西北口音的我,对老人家的语言没有丝毫的生疏感,反而感觉亲切的就像自家的老人一样,如果有一天真能够身临其境的话,我一定会第一时间的抱抱师奶奶,亲亲师奶奶,感谢她老人家为我们养育了雪漠老师,能让我从痛苦难熬的生活中超脱出来,让我越活越明白,越活越清凉。
当看到民间艺人贾福山和他的家时,我再次被深深的刺疼了。那也可以被称作家么?黑色的墙、黑色的炕、黑色的被褥、黑色的毛巾、包括碗里的饭都是黑色的……贾爷的脸、手、衣服,所有能看到的地方都是黑色的,是呀,老人家的眼前也是黑色的吧。这一切居然让我联想到那些拾荒的,无家可归的老人们……没想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那里的贫穷依然突破了我的想象底线。读雪师的书我知道,由于害怕影响市容,政府已经禁止贤孝艺人的演唱了,贾贤人也早就把那把养命的弦子束之高阁了,如今真不知道这位盲艺人用什么养活自己。
安城的文章里说,他们北京去的志愿者们临走的时候,凑了一些钱给贾福山,当时我也想通过网络尽点绵薄之力的,但终于还是想想而已,学习了那么多大善文化,我这心里揣的仍然是颗小人心。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雪师的书上也说过,别人眼里的贫困,在西部人人眼中却很充实,很快乐。我今天终于理解了雪师的这句话,从瞎贤贾福山那发自内心的笑容里,从他淡定沉稳的谈话中……所有的一切都掩饰不住他内心的丰富和安详。还有师奶奶快乐,满是知足的表情……那块土地虽然贫瘠,他们的生活也许没办法跟东部人比,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充实的,满足的,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信仰!有精神与灵魂的依怙!这些是我们这些被欲望熏的醉醺醺的人所没有的。到底是哪块土地更贫瘠?哈哈,还真不好说呢!
女儿考大学咨询的时候,曾经有好几位资深的老师给过孩子建议:如果你选择中文和历史的话,强烈希望你报考兰州的大学,因为西北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不是我们内地所能相比的。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过来人,如此推崇西北这块文化厚土。有明白人指导的人生,会少走多少弯路?于是女儿选择了西北师大,一座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这是我们家庭与大西北的另一个缘分。后来读雪师的书才知道,雪师也曾去过西北师大办过讲座,只可惜那时候对雪师还不熟悉。
忽然想到那句话:苦难是一把双刃剑。是呀,同样的环境,雪师却把那苦难当做营养,像树根一样拼命的吸收那块土地上的文化和信仰,最终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超越了苦难,超越了环境,超越了小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更多的人却被消解在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就像雪师笔下的兰兰、莹儿们,但我觉得,她们却是有情可原的,面对残酷的,赤裸裸的生存问题,如何再有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呢?而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人们,却主动放弃年少时的追求,看看周围的家人、朋友、同事,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年那些水灵灵的心全都被权利欲望填满,在不就是彻底回归家庭,眼里只剩下三顿饭的问题了,遇到烦恼的时候,只知道大呼小叫的抱怨和谩骂……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没有办法选择环境,也没有能力改变他人,唯有时时提醒自己:自省、自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