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镜中我效应:镜子里的我,是真的我吗?那个大家嘴里的人是我吗?

2022-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茶梅未了CHARM

【故事】

有一位女子抱着小孩儿上火车,车厢中早已坐满了人。其中,一个年轻人正躺在座椅上睡觉,一个人却占了两个座位。孩子哭闹着要坐,并用手指着那个年轻人。但是年轻人佯装睡觉没听见。这时,孩子的妈妈用安慰的口吻说:“这位叔叔太累了,让他睡一会儿吧,他睡醒了肯定会腾出座位来的。"仅仅几分钟后,那个年轻人睁开了双眼,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然后坐直了身子,把另一个座位让给了那个抱孩子的女子。

【效应理解】

镜中我效应,是1902年美国的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的。“镜中我应”的内涵:我们只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长相。一个人的自我观念,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由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它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自我观的建立】

有时候我常反省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当我把这个问句抛给我的朋友,父母,家人的时,往往得到的答案不一样,因为我在他们面前的表现原本就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也会从不同的维度思考我这个人,我这个人的品性。当然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得到了一个综合性的答案,但自我对这个答案有多少认同就是自我判断的事情。

别人口中说出来的赞美,或者批评,都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我们脑子里埋下种子,不知道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但人也确实需要外界的反馈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小时候妈妈说这个行为是错的,长大后,我们一直都记得这样的行为是错的,这就是镜中我效应。

但当我们长大后,三观成熟之后,对自我的认知会更加深刻,到这个时候,外界对我们的反馈,都需要经过自我的过滤,知道别人说这些话的出发点,才更利于加强对自己的认识。

希望你能了解你自己,也希望你不会成为活在别人口里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