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心理活动及观察
"请跟着我,跟着我走过这段曲折泥泞的路,走到那扇门口,那扇门外就是世界,那扇门内就是你的内心。。。。。来吧,相信我,认真的、安静的读完这篇文章,读完他,一切就会不一样。。。。。。。。。)
一、初心迷失 一路荆棘
我的初心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开始的时候,害怕见异性,害怕见老师,害怕没朋友,这些还是泛泛之间的事情,自己还是可以应对的。某一天忽然想改变自己,自己要做一个成熟的人,要做个有用的人,要见老师、同学不紧张,要见女同学不紧张,总之,自己要变的更好。于是,原本就存在于身体里的因素开始异动,稍微有一点不适应,我就开始反复的内省,检查自己是否哪句话说的不够好,是否自己的表情不够自然,原本还是对泛泛之间这样,忽然有一天在人们面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认为在同学面前不应该这样,自己表现的是那么另人不满意。于是,慢慢的害怕见同学、见朋友,见亲人,甚至是父母。当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时,内心想改变:设想了无数的场景,脑子里有无数的对话,见到人后有无数幽默的段子,但是,一说出口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应,那么,自卑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初心就这样改变了,从此,我的世界大雨磅礴。。。。。。。这个恐惧和不适伴随我整整五年。我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那种恐惧压抑了的内心,恨不得就这样死去,一了百了,让大脑休息。我扫视了一下贴吧里很多帖子,有人说吃药可以缓解,有人说放生可以缓解,有人说撞着胆子可以缓解,有人说自己想要出家,有人说,自己已经快要不行了。于是乎,一些治疗好的人(我姑且称这群人为痊愈的人)一旦开贴说出自己治愈的经历,朋友们便前仆后继,诉说着怎样去赶走那该死的恐惧。我很明白你们的想法,因为我之前也是这样的人。每个人的情况看起来如此微不足道,就是这些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折磨着你,让你痛苦。你越发的想改变,发现身边的人越发的走远。越发的痛苦就越发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你想跟她或他成为朋友,因为你已经没有朋友了。殊不知,你的强制性举动,已经让那个人喘不过气,或者,你太想靠近而变得十分小心翼翼,让别人觉得不自然。于是,你越想找朋友,朋友离你却越来越远,却越没有朋友。于是,你就更加痛苦了。
在社交恐惧的人心中,有存在一种精神的抗拒作用,这是让你痛苦的根源,头脑里每天思考的问题都可以用“但愿如此”“必须如此”来说明。
举个例子:一个人给你打电话,你希望跟他愉快的交谈,但是又认为这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好像自己带了面具去跟别人说话,于是你的心又告诉你不必如此。沉默就沉默吧,恐惧就恐惧吧。但一旦深入到恐惧之中没有了话题,你又到处去抓话题,没话找话,希望对方在谈话中获得愉快,而自己也获得愉快。通话一结束,留下好印象也就罢了,心情会暂时纾解,(因为假的我得到了满足)若是谈话不愉快,那么精神的抗拒就会出现。一方面想:我为什么刚才不说这样的话让他接下去,我为什么刚才非要说这样的话去迎合他,下次再遇见,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迎合他呢?我这次的对话会不会让他快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开始纠缠在你的脑海里,你越发的迷茫,越发的难过。
但是过了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你又放佛想通了般豁然开朗。然后又过了十几分钟,又陷入新的精神问题里面,为什么我刚才会觉得愉快,为什么谈话时不觉得愉快,为什么那么痛苦,为什么等等(都是我的经验之谈,或许你们更糟糕)。从这个时候开始,每天想着”但愿如此“和”必须如此“两个方面,终于进入了误区。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不做了,以前喜欢的电视不看了,衣服脏了不洗了,鞋子脏了不管了,头发也不去理了,走在路上被忧郁所包围,终于,越陷越深了。
开始找医院,找医生,找偏方,找方法,把每天的时间花在网上寻求各种治愈的契机和条件,每天羡慕着别人的成功,感叹着自己的不幸,羡慕着别人的谈话自如,唾弃着自己的命运,但一方面又用一些无聊之极的话鼓励自己,说什么要跟恐惧抗争到底!各种奇思妙想横空出世,各种奇怪的理论千奇百怪,学着,失败着,羡慕着,不甘心着,每天依旧活在电脑面前,活在手机里面,提不起精神,自怨自艾。
不要相信社恐都是天才这种说法。社恐患者是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某一天忽然心机一转之后,恢复的,也不过是过去的自己。值得庆祝的一点是,真的顿悟以后,我们比以前看的更开了,更成熟了,在某一方面可能会更有成就了。(你想,你孜孜以求研究自己的病因,谁有你那么执着,估计给你本英语书你连1个月也坚持不下吧)俗套一点的说,社交恐惧者,最我们的心那时走了弯路,不知不扣的弯路。你不要去吃那些抗抑郁的药了,吃所谓的治疗社交恐惧的药了。没用的,心病只需心药医,万法唯心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缘起缘灭万事皆是缘
伴随我那些日子的恐惧就如同毒品,我活在幻想中,恐惧如毒品使我越来越上瘾。
我们高中生物课是不是学过一篇课文叫做条件反射,一只狗如果在饥饿的时候有人给它一片肉,狗尝到了肉的美味自然会想再去吃一次,这样周而复始几个星期,当狗在看见肉的时候,就会流口水。这就是条件反射。我小时候特别怕吃酸的东西,因为吃酸的东西会让我的舌头麻木很久,后来我每次看见酸梅或者青梅,就会觉得口水往外流,抑制不住的往外流,直到现在也是如此。这也是条件反射。让我们再来谈论这条流口水的狗,如果几个星期以后,狗再次看见肉时,他仍然会流口水。这时,我们坚决不给他吃那块肉,我们来看看狗会怎么样,他显然狂躁不已,烦躁不安。但是狂躁之后,除了默默的忍受,它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没有,狗只有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的地方。再过两三个月,当狗再看见这块吃不到的肉时,它不会再徒劳的流口水,因为对狗来讲,这个东西已经对它没有吸引力了。我的这个例子你看明白了吗?狗是怎样从狂躁到漠视那块肉的?记住我下面的话:我们对人对事的恐惧是我们大脑里传送出的第一讯号。这个第一讯号就是在那样的场合,我们见到那个人、那些人或那群人突然觉得难受,心跳加速,想加速逃离。
这个第一讯号就是那块肉。这个第一讯号是不是经常和我们不期而遇,让我们寝食难安?
这个第一讯号就是恐惧,在特定的环境因素下,他滋生于我们的内心,是一种条件反射,他自然而然的发生,他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消失,他和我们的内心相连,他如影随形和我们联成一体,共进共退,无法割裂。
伴生于内心的恐惧,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可能会不去想不去管呢?我们常说,我们一直在忍受恐惧,时时刻刻在忍受着恐惧。 问题是:什么叫忍受恐惧?你在恐惧的时候真的是在忍受恐惧吗? 你做到了忍受恐惧吗?
你会反问我,什么?我在忍受恐惧难道还有疑问吗?我可是天天都在忍受啊。朋友们肯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恐惧是真实存在的,不敢涉足公共场所,自己总是孤零零一个人在挣扎着,绝望和万般无法叙说的委屈时刻袭击自己。你会问我,我明明在忍受恐惧,你为何说我不是在忍受恐惧呢?
是的,你确实非常痛苦。你现在是不是在千方百计的在想着如何摆脱恐惧,如何让自己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你是不是一直在想着如果没有社交恐惧,自己会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你是不是时刻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治好,什么时候才不恐惧了呢?你想要药品,你希望出现神奇的医术拯救自己,凡此种种。你为此殚精竭虑,日思夜想。最终你总是绝望,不能自已。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你生活过的这么痛苦,就是因为你没有做什么忍受恐惧的行为,你没有,一点也没有,相反,你一直在对抗恐惧,记住,你是对抗不是忍受。你总是在做想法设法把恐惧从你身边驱离的事情,这哪里是忍受恐惧?这明明是在和恐惧对抗。你的痛苦源于你和恐惧的对抗。这种恐惧伴生于你的内心,是你内心的组成部分,你对抗你的内心,你能不痛苦吗?你自己想打败你自己的内心,你能不痛苦吗?同时,我又问你,你能打败你自己吗?
你想让恐惧离开自己的想法原本就是一个死胡同,在你出生,长大,成长开始,恐惧就没离开过我们,每个人都存在恐惧的问题。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也不是他离开或不离开的问题。我们之所以出现有明显症状的恐惧,是因为我们没有安放好他,没有习得和他的相处之道罢了。
仅此而已。
三、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如上所言,恐惧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他和自信一样,是从心底自然而然产生的。就比如我们冷了就穿衣服,我们划伤了就贴创可贴,我们热了就脱衣服,他和喜怒哀乐一样,是我们生而为人不可避免的生活感受。自信和恐惧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也当然不是你想丢弃就能丢弃的。嘴上说自信的人往往是最不自信的,恐惧也一样,不是你说不怕就不怕了的。你明白吗?在社恐思维的控制下,我们想挣脱却越缠越紧,我们满脑子都是自怨自艾,却从不去考虑自己的生活。我们把生活忘得一干二净,让恐惧和努力挣脱恐惧作为自己唯一去想的东西。我们对抗着恐惧,也消耗着自己的生活,消耗掉自己的未来。我们得到了什么?是绝望,还是绝望,仍然是绝望。。。。。。
我之前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有人说我们要为所当为。是啊,只有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才是走出自己谜团的唯一办法。直到我投入到生活之中,当然我是带着恐惧投入到生活当中的,经过慢慢的体会生活的乐趣,才了解原来忍受恐惧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多么令人愉快。我想告诉我的朋友们,本我,真我从未消失,他就在我们身上。我们怎样才能与恐惧相伴为生,走出真我的境界呢?
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所谓“内化于心”,就是将恐惧融化于我们的内心,让他成为我们内心的成长力量;所谓“外化于行”,就是让恐惧伴随我们的行动,让他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我们这样说很容易,但怎样开始却很迷茫,我们不知道在哪里开始,如何才能开始。恐惧仍然不期而遇,我们一如过往避开人群生活,就算在人群中也是战战兢兢的,同学、朋友、亲人还是在不可知的地方,那个地方我们找不到去的路径啊。我们已经习惯一个人,喜怒哀乐独自承担。在忧虑恐惧的时候,我们默默自己独自来承受,来缓解。我们竭力想避开在人群中的那种尴尬不安,我们想到人群中的愿望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我们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进入生活之中呢?是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吧。我们独自一个人开始,在人群之外,在唯我的情况下开始。我们自己的恐惧不安,只有我们自己去平复,我们去享受,我们自己的内心去承载。
(一)、我们自己去体味我们的恐惧
我们独自孤独的面对恐惧和不安已经好些年了,在这些年里,我们遇到无数让我们恐惧不安、想逃离的场景,你想到这些场景就心有余悸,是吗?现在,在父母上班的时候、在兄弟姐妹不在家的时候、在我们只有自己独自在家的时候,这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这个空间内、这个时间内,我们的泪水只为我们自己而流。跟着我,我的兄弟,像我当年一样去做。首先,我们准备一支笔,准备几张空白的纸。。。。然后,我们静下心来,我们想一想,把我们这些年遇到的那些恐惧不安的场景想一想,那些大致会是些什么场景呢?每个人想的场景肯定会不一样的,你把你自己想到的场景一一写下来,不必认真,想起来就写一笔,写在面前的空白的纸上。你会想起很多,这没关系,你尽量详细的、逐一的把他们写下来。写完后,你看一看写的东西,把雷同的场景排除掉,你选出10副比较典型的令你恐惧的场景, 把他们按照从1、2。。。。9、10的顺序,从轻微恐惧、比较恐惧到严重恐惧排列起来。我当年排列的场景从轻微到严重的顺序是这样的:
1、我坐在公交上,周围都是人,声音噪咋2、我在肯德基店里买东西,坐下来吃,周围都是人,声音噪杂
3、我在安南路寄存自行车,寄存处大爷以及周围其他寄存的人
4、我去京西书店买书、交钱
5、我在文晖路礼堂听课,周围都是学生
6、社会课上,李导叫我发言,眼睛看着我,周围同学注意我
7、我做辩题四时,在课堂讲解,同学都看着我,老师也看着我
8、我去工贸大楼做面试,面试官和周围面试的人
9、我参加新人培训
10、 独自去北外工地做视图
写完这个排序,你就把这张纸夹在书里或其他地方,其他人不知道的地方,我们体验我们经历的恐惧就从这张纸开始。你不用着急,我们需要静下心,我们要在我们独自一人的时候,去独自体会这来自内心的恐惧、不安、紧张。又在父母、兄弟姐妹不在家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拿出那张纸,找到第一条,这一条是我过去较为轻微的恐惧场景。我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屋里很安静。我去想这张纸上写的场景,努力想把场景的经历在脑子里重现一遍,想着想着,我突然恐惧起来。。。。。。你想这个场景感到不安或者恐惧的时候,你就停下来,不要再想了。这时候,你可以听听音乐或做做别的事,把刚才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缓解掉。平静下来以后,你再去想这个场景,脑子里尽量去想那个场景里的细节,你又感到莫名恐惧的时候,就又停下来,继续把这种恐惧不安的情绪缓解掉。这样反复的想,反复的把恐惧缓解掉,直到你想这个场景不感到恐惧了,你就把这一条画个勾,告诉自己,我要进行下一个场景了。一个场景也许需要许多次才能化解,也许只需要一次就能化解。你每次想的时间不要太长,每天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把这10个场景做完,有人需要半年,有人只需要10多天。你一定不要着急,要慢慢来,要跟从自己的心来,每天最多一个小时。其他时间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这是你一个人的事,自己安排时间,自己慢慢的去想、去化解,去体味这些恐惧。让恐惧自己滋生出让你成长的力量,他们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你不用担心。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需要谁去给他们安排。
(二)、我们自己去感受周围的恐惧
我们在做体味恐惧的时候,我们同时着手去感受我们周围的恐惧,怎样去做呢?许多朋友其实一直自己在主动的做。你首先要想一下,我们自己当前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恐惧。我以下提供几个场景,你参考自己周围的情况选择自己感受的场景(选择10个场景,也写在纸片上,和体味恐惧不同的是,这个不分轻微恐惧、一般恐惧、严重恐惧等级次)。1、超市买东西2、菜市场买菜3、图书馆阅览室4、校园门口及校园内5、公共活动场所6、接听电话7、赴宴8、约会9、QQ交流、微信交流10、参加座谈会
你选择10个场景后,把写场景的纸夹在书页等地方,只让自己知道,别人帮不了你的。你要开始做的时候,你随便找一个场景,这个是以你自己的方便而定,你去阅览室或买东西随你的意,只是你做了一件事后就在这个场景后面画个小竖线,说明自己做了一次,再做这件事再画个小竖线,这只起个记录作用。10个场景都要做,什么时间做,做多少次,由你确定。比如今天你选择去超市买东西:准备买几个苹果,几只香蕉。
我们知道,去买东西我们是有恐惧不安的感觉的,或轻或重的恐惧伴随着我们。这没关系,我们就是带着恐惧不安去做这件事的,恐惧就恐惧吧,只要我把东西买回来就好。我们去了,也买回来了
想想,我们买回来了什么?我们记得苹果香蕉我们是怎样装好的吗?我们记得在什么地方称重,贴价格标签的吗?我们记得那个称重的服务员大致长什么样子吗?我们记得我们付钱的时候给收款员多少钱吗?收款员找回多少钱吗?我们记得收钱的女孩子漂亮吗?是的,有些模糊记不清,我们记得我们心砰砰跳,我们急急忙忙就回来了。这次超市买东西就这样结束了。我们每个人大致就是这样的。这没关系的。下一次买的时候尽量不那么慌,尽量慢一点。我们多去买几次就习惯了。你会说,我这样买,超市人不议论我吗?不啊,超市卖东西,每天那么多人,超市是做生意的,不会在意你去多少次。你或者不买苹果香蕉,买酱油、火腿肠嘛。这上面举了一个例子。你要感受的周围的场景你举一反三,都用这种方法去感受。多感受几次。你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我的朋友,只要我们认真的体味了这些恐惧,带着恐惧认真的去感受了恐惧,经过一段时间,我们自己的生活就会有新的开始,带着淡淡的恐惧去适应我们现实的生活。这种伴随我们的恐惧就会转化为承载社会、人生压力的抗压器,成为我们人生成熟、干练豁达的发动机。社交不适的调整是个自我主动的过程,在节假日主动接听电话,主动问候是非常有益的,不要畏缩,不要想说了这些问候的话别人会怎么想,走出去就是新天地。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恐惧已经和我们的人生连接在一起,他潜伏在我们心灵深处,当未来的生活中,当我们面临职业变动、婚恋失利、生存压力、职场矛盾的时候,他就会成为支撑我们成长的力量。在社交恐惧这段时间的经历,已经让我们饱受心灵的煎熬,我们的内心已枝繁叶茂,在以后的岁月里,这段苦难日子的心灵挣扎,终会变成前行道路上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曲,他会时常抚慰我们的心灵,成为沉入我们内心深处那抹不可或缺的记忆。。。。。。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