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河上公道德经述成·虚用:天地不仁
原成:凡物动则虚,静则实。虚,空也。持续不断之空谓之虚。空虚者,运动之谓也。“道”以“无”与“有”的运动方式衍生并约束万物,故曰虚用。
天地不仁。
河上: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原成:施仁恩者必有为也,有为则叛“道”也。
1、什么是不仁?
老子曰: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此处的“无亲”,即是“不仁”之义。
2、怎么做才能做到“不仁”?
老子曰: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不仁”,有些类似于“麻木不仁”。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不仁”是主动的,“麻木不仁”是被动的。
老子的“不仁”是指“道”对天下万物不干预,任物自然而然地走过它的生命历程。
以万物为刍狗。
河上: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
原成:以万物为刍狗,换取自身不灭,此天地之私,何来“责望其报”也。
河上公此处的注释有两点不妥之处:
1、是天地只是滋养万物,并不衍生万物。衍生万物是“玄牝”的功能。
2、老子说万物如“刍狗”,并不是“不责望其报”,而是取“刍狗”的命运做比喻,即“始用终弃”的命运。
因为天下之物皆是“始用终弃”的一时命运,所以天地不仁于天下之物。
圣人不仁。
河上: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
原成:存“爱”则“恨”生,爱恨生,则不足以当“圣人”。
“不仁”者,非不爱也,爱之大者也。
爱之大者,无知无欲,不仁也。
以百姓为刍狗。
河上: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礼意。
原成:以百姓为刍狗,换取自身常存,此圣人之私,何来“责望其礼意”也。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天下之物为“始用终弃”的一时命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圣人以“刍狗”视百姓。
关于道德经第五篇的原文与译文,可以参考我的视频:道德经原成基础篇之五篇:天地不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