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可以很勇敢
自从他把压抑在内心的话一股脑全说出来以后,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自己的新生。原来,说出那些不敢说的话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一切不过都是他自己的想象而已。
而他那些越来越多的想象不断的在让他的恐惧变得坚固,最后成为一个看上去巨大的无法战胜的魔鬼,在这个魔鬼面前臣服跪拜,丧失了自己的个人独立和主动性。
在前几天,他还想要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保住这份虽然挣钱不多但时间自由的工作,但现在他反而觉得无所谓了。甚至有一些时刻想要主动去辞职,虽然理性告诉他这很疯狂,但按耐不住自己想要做一些疯狂的事情的冲动。
或许一个一直在轨道上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人都有强烈的想要去试探规则的冲动,而且当他试探性的破坏规则后,可能收获的不仅仅是现实的利益,还有来自精神上的快感和刺激。如果你体验过,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奇妙的刺激至极的体验。
近一年以来,他好多次都想要去体验那些平时被奉为圭臬的事情被打破的后果是什么。他想去亲身体验法律的实践情况,他想要去打破那些道德规范,总之在安全的可承受的范围内,他想积累一些真实世界的经验,而不是他对社会的想象。
公司和员工之间的本质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只是由于传统的职场文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让个体不得不将自己变成一种依附关系。至少在心理层面,大多数个体在面对公司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弱势心态。
同时,公司也精准的把握了员工的这种求稳的心态。巧妙的利用这种心态去压榨员工胁迫员工,不断的进行压力测试和服从性测试。最后形成了一种畸形的职场文化,员工忍气吞声,公司得寸进尺。
本质上,公司和员工之间是一场博弈。彼此谨小慎微的试探对方的底线。直到有一天某一方彻底忍无可忍,就会爆发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他酣畅淋漓的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和对公司的看法。他也不知道很可能面临的结果是什么,但至少对他来说,说出来比忍着好多了。最起码对他的身心健康是那么的有意义。
我们的传统文化鼓励忍耐的艺术,在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为了生存忍耐的可贵品质。甚至在某些时候被歌颂成一种成大事必备的品质。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然而,到底是谁在倡导这些品质呢?这样做之后的受益者到底是谁呢?很显然,倡导这些品质的人并不具备这些品质,相反可能鼓励别人忍让正是为了自己的得寸进尺。
现代文明社会提倡平等公平。每个人在法律的框架内都可以去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这无可厚非。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人在让你忍耐一下,那么就是在牺牲你的利益满足别人的需求️。
对于自己的利益务必要据理力争锱铢必较,否则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一个对自己残忍的人是不爱自己的人,是不对自己负责人的人。
一个成年人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至于那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标语藏在心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