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提高表达效率的6个技巧

2020-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涛涛864

 全文共1486字,读完约4分钟。

《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王松苗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说,“言论是‘欺生’的”,同时也是“必须练也可以练出来的”。除了练习,我们还需要理论指导。马少华老师的《新闻评论教程》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书籍。

作者长年从事新闻评论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该书剖析了许多学生习作,对名家名作也进行客观理性的点评。同时,作者参阅了国内外大量新闻、写作经典书籍,使得该书在理论方面也颇为扎实。作者虽然针对新闻评论而写,但对一般写作也具有指导意义,笔者撷取部分内容,与诸君共享。

作者认为,文章的标题和内容,都要追求效率。如果读者“读不下去”或者“留不下印象”,都是传播效率失败的表现。提高传播效率,可以使用这些技巧。


开头:“空洞无物,没有答复人民所关切的任何一个问题,是蒋介石双十演说的特色之一。”

结尾:“蒋介石的演说在积极方面空洞无物,他没有替中国人民所热望的改善抗日阵线找出任何答案。在消极方面,这篇演说却充满了危险性。”

 ——毛泽东《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


当你写出一个主题句的时候,你就是在做出一个承诺:后面的整个段落都与这个主题句相关。不要离开这个主题。无论写到多么吸引人的事,如果它与你已经确立的主题无关,或者你不能合理地修改主题把这件事包含进来,那么你就只能放弃它。没有任何东西比不相关更损害文章的连贯了。

 ——托马斯《牛津写作指南》

如果我欠了一个人的钱不能还他,他以让我去坐牢来威胁我,另外一个人能够承担这笔债务而代我去还;但如果我犯了罪,那情形就完全不同;道德上的正义不能让无辜的人来代替有罪的人,即使无辜的人自己挺身而出也不行。

——托马斯·潘恩《理性时代》


因为人类在不同领域适用不同原则,代人还债和代人坐牢是不能进行类比的。


詹青云用手机类比病毒,很多人指出她类比不恰当。

对效率的追求应当贯穿文章始终。书中提到的其他方法,本文未能一一列举,留待诸君探索。


“当评论作者开始思考还能够写些什么的时候,就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以上。



帮忙点个在看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