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求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净宗法师教你分科/分科七要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27人  佛安渝北
净宗法师教你分科/分科七要

分科七要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好!

下个月,也就是三月份,计划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观经疏楷定记》,其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分科。

分科大家比较陌生,更谈不上掌握,也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对于它的好处、使用都比较没有概念,我觉得特别可惜。如果能了解、掌握分科,甚至娴熟地使用它,对我们学习法义非常有帮助,甚至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方面的训练、语言表达、文章组织,意义都非常大。

今天想谈一谈我对分科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分享。

首先,“分科”这两个字,“分”是分别、划分,“科”是科判、判定。比如现在说“科以罚金”,科是一种判释的意思。

分科在世间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到医院看病,挂牙科还是小儿科,这是分科。像学术业务的类别,文科、理科,某某专科。其次,到一些机关单位,它的一些挂牌,像财务科,这也是在分科。另外,在生物学方面,比如有猫科,像老虎属于猫科。植物也有分科,松、柏属松科。所以,分科的应用非常广泛。

分科在世间教学当中虽然也有它的运用,但还不够那么专门,也不够普及。我觉得分科是佛门教学的一个特色。历来大德在解经或者对疏文作解释,都一定要有分科。我最早看见的有印象的分科,是李炳南老居士对汇集本《无量寿经》作的分科,当时不是很懂,但是觉得特别好。后来读的书多了,对这方面也就比较关注。比如读《般舟赞》,一千多句,如果没有一个分科,读起来觉得不方便,我就自己试着作各种各样的分科,所以感受比较深,也可以说得到的利益也是比较大的。比如吃饭,细嚼慢咽,才好消化吸收,津津有味,有营养。会分科等于有一副好牙齿,能够慢慢咀嚼。不懂分科,等于没有牙齿,不能咀嚼,只能囫囵吞枣。两者差别太大。掌握了分科,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可以讲是有一把利器在手。这就好像庖丁解牛,他解构一头牛,达到了神乎其神的境界。当然,我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就是说它对我们很有帮助。

下面我想把分科分为七点跟大家作说明,叫作“分科七要”,就是七条原则、七个方面。

第一,结构要完整,不得缺胳膊少腿,支楞歪斜。

结构要完整,“完”是完全,“整”是规整。每一篇文章或者著作都有它天然的结构,这才是好的文章和著作。我们读一部书,看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像一般的经文,我们大致分为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就是一个大的结构。

结构有建筑力学上的一种概念,它给人感觉有力量感,有稳定感,有美感。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去感受它,那么对这部著作内涵的掌握自然就不一样了。所以第一就是讲结构。

“不得缺胳膊少腿”,有人不懂得分科,他把哪些漏掉了,这样就缺胳膊少腿了,就不完全。“支楞歪斜”,他也做了分科,像盖房子一样,这个房子盖得不牢靠;做一把椅子,结果腿有长有短,支楞着,斜岔着,这样安全吗?稳定吗?不会。所以分科好不好是能看得出来的,第一步在结构上要完全,要规整。

第二,分文要利落,不得拖泥带水,牵前扯后。

什么叫分文呢?一部著作好几千字、几万字、几十万字,把它的文句分章节,从大分到细分,这叫分文。

结构也是有分文的,比如我们讲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从哪起到哪止,正宗分又从哪开始到哪结束,流通分从哪开始,这叫分文。

分文最重要的是要干净,不得拖泥带水,牵前扯后。什么叫“牵前扯后”?把前面那科的一句话或者一段文拿到本科来,这不是牵在前面了吗?或者把后面的又扯到前面去,这样就显得拖泥带水,不干脆,不利落。不干净利落的话,人家看起来就不清爽,而且这样划分肯定是没有理解透。像庖丁解牛,这个刀进的是不是地方,他的刀进的骨缝里,恢恢乎游刃有余。结果你不是,专砍骨头上面,不该分的地方你乱砍下去,这是非常粗暴的。自己理解不透,人家看你的东西也觉得是一种暴力。

第三,理路要清晰,不得含糊笼统。

“理”是条理,“路”是思路,对于结构也好,分文也好,我们怎样作分文,怎样判释它的结构,这当中就有我们的条理和思路存在。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你把分科拿出来,人家一看就知道你的理路清楚不清楚。

理路清晰,自然就会作准确的分科,而且人家看你的分科也能顺着你的理路,你对他就很有帮助。

“不能含糊笼统”,多数人一般情况下可以说是理路不清晰的,都是含糊笼统的,通过这种分科训练,最后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理路。

第四,层次要分明,不得叠裹不清。

所谓层次,它是一个纵向、进深的概念,分层分次。“不得叠裹不清”,本来该属于上一层的,他又叠到下面这一层,缠缠裹裹的,这样就不清爽了。

前面四点是主要的,像主体一样。其中第一、二点可以说是平面的,第四点是立体、纵深的,第三点是贯穿性的。

接下来第五、第六点,相应来说就是一种衔接式的。像盖一栋房子,第五、六点就是柳榫、钉子。

第五,过渡要自然,不得生硬突兀。

过渡,比如从上一科到这一科,从上一层级到这一层级,从这一层级到下一层级。它有两方面,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过渡都要自然。

“不得生硬突兀”,不该转弯的强行转弯,很突兀,突然就来了,让人家胸口堵住了一样,这个都要避免。

第六,相互要照应,不得孤吊无关,或起冲突。

“相互”就是上下左右。上下指上下不同的层级,左右指同一层级当中的前科后科。规范的分科,之间一定是相互照应的,这也是因为著作本身都是相互照应的。如果感受不到文章的意趣,感受不到它的文气,就照应不起来。所以,有时候出现自己单独说那么一句话,孤吊吊地放那里,跟前后左右好像没什么关系,甚至还互相起冲突,这一看就是没有看懂。

第七,科判要简要,不得拖沓臃肿,不关痛痒。

前面可以说都是一种准备性的工作,到最后要用几个字提炼,把这一科的主要内容给它作一个科判,这个科判要简明扼要。

“不得拖沓臃肿”,不要说许多话。一般科判下的字都尽量少,一般三四个字。有两个字,多到五个字或者更多的也有,基本来讲就是三四个字。有的话说得很多,很显然没有抓住要点,没有切中要害,所以无关痛痒的,这样就谈不上科判了。

以上七点,希望大家在将来学习当中去进一步体会。在这里讲,首先就是一个概念,显得比较空洞一些,以后我们会在学习过程当中用案例来说明。

这七点当中,前六点可以讲是“分”,最后一点是“科”。前面六点当中,有平面,有纵深,有衔接,就像我们建筑楼房一样。第一、二是平面,第四是纵深,第五、六是衔接,其中第三贯穿在各个方面。

另外,前六点虽然讲“分”,但也有“判”,心里一定有个判断,“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结构划分,为什么这样分文,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层次”,没有把它形成文字,只是在心里边,所以可以叫作“冥判”;后面下文字的时候明显的科判就是显判。也可以讲前面是画龙,最后这是点睛。

我们要作分科的时候,这七个方面肯定是要涉及到,也都不会遗漏的。每一方面也都包含了其他各个方面。比如讲结构,我们讲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三分的结构,本身就有分文。

像善导大师《观经疏》有三分、五分,这就非常利落。如果看别的大德《观经疏》的分文,跟善导大师就不一样。善导大师序分有七缘,一直到定善示观缘;你看天台、净影,把前面这些序分落到后边正宗分了。

不同分科代表这一部疏对经文的理解不一样,水平高下当然就能显示出来。像庖丁来解牛,跟一般人来解牛那能一样吗?我们不会分,或者我们不是操刀手,但是作为观众也能看清楚。庖丁解牛,划下去都不用眼睛看,是用神视,感官的功能都止住了,“哗哗哗”游刃有余,到时候“夸”,整牛都解开了。而且一把解牛刀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好几千头牛,还像从磨刀石上才新磨出来一样。像这种分科就高了。

这三分的结构也有它的理路,它的条理、思路很清晰。有序分,就是开始的部分;正宗分,这是主体的部分;流通分,到最后。

层次要分明。序分像人的头首,正宗分像身体主干,流通分像四肢运行。这是最大面的层次了,也就是第一个层次。然后再往下分,比如序分里再分,善导大师就分为三序六缘,或者二序七缘,这是下一个层次。在这每一个层次,比如定善示观缘当中,又分为细层。

过渡要自然。你看它的过渡就很自然。有序分必然有正宗分,序是起于正;有正宗分,最后结尾也一定要有流通分。这样就会显得结构很完整,也能体现出“完全、规整”,这之间过渡就自然了。

相互要照应。刚才说了,下的科判语,“序分”,它当然就照应到“正宗分”和“流通分”,本身下的科判语就非常简要,没有多话,就两三个字。

最后,祝大家能尽快地掌握分科。掌握之后,相信你读书会很法喜,也会发现很多珍宝。有个词叫作“按图索骥”或者“顺藤摸瓜”,摸索下去,你会觉得原来这里边还有这么多的内容,你对一部著作或文章的理解会显得非常立体、丰满、充实。而且你和作者之间会感觉到心心相印,能感受到他的心跳、脉搏和气息,因为作者活在他的著作当中。

佛门里非常好的分科教学的方法,我们要继承,而且还要把它发扬,不能让好宝贝在我们手上丢掉了。

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