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20年了,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2022-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郭文伟
2002年9月份,正式踏入上海的生活圈,租房在苏州河畔,紧邻外滩。那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只拿着2000多元的工资,每天也过得很滋润,时不时的去外地旅游。上海的生活,真的是太便利了。
那时每天上班挤公交,虽累,但充满着希望。
过了一年,开始坐地铁上班,每天准时,不会因为堵车而迟到。
生活似乎如流水,只有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让那流水般的生活有些涟漪,当然还少不了时常和些朋友相聚,那时的聚会挺多的。
2003年的非典,上海的影响不大,记得那时还招待了外地来的好友一起吃饭,对非典似乎没什么担心,就是勤洗手,口罩也不用。上海也在一阵平静中度过了非典。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周围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当然,房价高涨是一关键因素,上海各方面的基础设施改进了很多,比如修了好几条地铁线路,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一阵繁闹之后,很多的场馆拆掉,似乎仅保有了几幢。拆除又是一大工程,有些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当时看展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说到2030年左右,实现道路上汽车无人驾驶,还有八年,这个目标应该无法实现了。但也不排除奇迹的到来。
2012年后,很少坐公交、地铁,感觉上海的私家车一下子遍地都是,很多小区出现了停车难的问题。一边是停车难,一边是每月发放车牌,且车牌价格开始稳步上涨。
2020年疫情爆发,生活节奏因此而被打乱了,开始了两年多的口罩生活;今年的3月份开始了足不出户的生活。
在上海生活了20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座城市的活力,市场化的运作,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回报。一切似乎都是市场的手在推着走;也许也正是太市场化而让城市的管理者荒废了其应有的能力。
所以危机意识还是要常备,有备无患。
幸好上海的老百姓大多都是有担当、能够承担风险、能吸取教训的。因此,相信上海的未来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