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

子难

2024-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网译: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冉耕、冉雍、冉求为同父异母兄弟;冉耕、冉雍同母,母为颜氏;冉求与冉雍同岁,母为公西氏。
冉耕小孔子7岁。冉求小孔子29岁。公西华小孔子42岁。
孔子母为颜氏。
如此,可疑为孔子、冉耕、冉雍、冉求、公西华为一堆表兄弟关系。

在孔门弟子中,被称为子的有三人:有子、曾子、冉子。
有子为孔子助教,曾子受福颜回传了孔子衣钵。
这冉求为冉子就蹊跷了。

孔门弟子编写论语是孔子死后的事,且是陆陆续续为之的。
这其中的主编之一,也是被孔子在为政上誉为最高的是冉雍:可南面。
冉雍是冉求的同岁异母哥哥,但冉氏三子都是被公西母从远在200公里之外的鲁西南定陶用牛车送到鲁中的曲阜,到孔门学习的。
公西母听闻孔子开坛办学,才有了此举。

这件事从时间看应该发生在孔子流亡回鲁之后,因为此时的公西华大致在30左右,正是风华正茂之年。
再向前推,孔子流亡中,即便有这事,与孔子也不会有啥关系;再向前,即孔子在鲁国为政期间,那时的公西华还是个娃娃。
后世也有少年得志的英才,譬如霍去病,十七岁出道即封神,定要被大书特书的,公西华只是代表鲁国出使齐国,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但这件事,分明就是对冉求的人品拷问!准确说,就是批判!
冉求做了什么?
冉求费了牛劲,担风险,说服了季康子迎漂泊的孔子回鲁,且孔子在回来之前也对冉求为季氏从家臣的本分所为已经耳闻,且“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还未回国,就在内心对冉求所为定了性!

论语还要编。
开篇即是冉雍“南面”,接着就是颜回归来再送走,然后到了冉求。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谁尊称?
在论语中,在这里,冉求被称之为“冉子”!

孔子在回鲁之事上,如无冉求,绝无可能!
但孔子在此事上为了维护礼仪,尤其是春秋、易经所演推百世之礼,毅然决然以大义灭小义,以怨报德,不仅批判了冉求,继而逐出师门并号令其他弟子来攻击之!
冉求,经此事,虽然离世晚于孔子,但也就在三十几岁就夭了!

不知道在冉雍主编这部分论语时,冉求是否已经死了?还是病了?但肯定是被逐出了孔门,因为孔子已经死了,逐出孔门是孔子生前的事。
冉求怎么想?在想什么?
冉求或许想到了孔子听说曾子再被他爹一棒子打昏后,就给曾子说,再遇到你爹用棍棒打你,你要跑,不然失手把你打死就陷你爹于不仁了!由此,“棍棒出孝子”留传于后世,只是能听懂孔子本义的不知有几!
冉求心死!
曾子死心!
冉雍诺诺!

在以上背景下,尝试意译: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经过冉求的斡旋,季康子请鲁哀公派遣公西华代表鲁国出使齐国。
孔子老矣!学生的功成就是老师的荣光!
一如自己可以让孔子结束流亡回到鲁国,还能受享俸禄,弟子们有了舞台,才能为老师为孔门做更多的事情!
冉求如是想!
冉雍知道孔子的真实想法!也知道曾子的处置方式,孔子曾“吾道以一贯之”示意曾子,曾子“诺”。
虽不情愿,但冉雍就是诺诺的性格,或许是悟道了孔子的中庸,在局中,不如此又待若何?
于是既便污冉求,也为冉求争取了“冉子”!
这样,在公西华的任命公开之后,冉求就去找孔子,希望孔子可以出些贺礼以彰显仁德,更重要的是他就可以在季康子那里做宣传了,我们老师孔子对国家委任公西华出使齐国很高兴很认同很感恩,并出礼金祝贺!
于是冉求希望老师能多出一些,出得越多表示越重视!冉求不能说得是,老师呀,您出一百,我从季氏这里给您补二百也是可以的!
孔子心里有五鬼!
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再要,没了,孔子不加了!
“冉子与之粟五秉”,何意?老师您不出,我出;出多少,五秉;但是呢,都是以孔子的名义给了公西华的母亲。
孔子听说之后,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孔子说什么呢?
公西华到齐国,国家已经上等马车,赐予了上等的衣装!至于稻粱应该也不少!我所知道的君子,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冉雍难过!
冉求难受!
曾子虽鲁,也知老师过了,但不想变,就冉求为冉子吧!
子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