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方法48
2023-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井蛙读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81575/f2d4b1393a6b798a.jpg)
第十二章 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60.善做“不紧迫却很重要”的事
专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许多学生心中有大的抱负,但又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挤不出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长通常教育孩子要学会按“轻重缓急”去办事。可这些忠告只停留于原则层面,没有告诉学生具体该怎样去实施。 在许多时候,让人放弃的原因不是山的高度,而是鞋里的几粒沙子。坏习惯是那些阻止前进的沙子,而好习惯是催人前进的助推器。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通常只需20多天的重复行为就能形成“初步习惯”,3个月的重复就常常会养成“稳定习惯”。而美国神学家爱德华兹(Tyron Edwards)早在19世纪就这么总结过:行为养成了习惯,习惯造就了性格,而性格决定了命运。 要把握好命运,就需要养成时间管理的好习惯。高中的学习和生活的确会让学生忙得不可开交。就拿我儿子来说,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除去上课和课后俱乐部活动,回家后还要留出游泳和练琴时间,到最后顶多能剩下4小时用在学业上。
对许多高中生来说,“8小时睡眠”只是个愿望而已。对这些学生来说,学会时间管理就显得重要和迫切了。 学生常犯的错误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紧急却不重要”的事上。例如,做作业时一直摆脱不了微信或邮件的干扰。一旦耽误了要事,他们不得不迫使自己处于“救火”的状态:打乱原有的安排,或者用透支睡眠的手段去补救。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不能判断什么事是“重要”的、什么事是“紧迫”的,不能按轻重缓急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务。 时间管理是最难掌握的能力之一。
在一段时期,儿子睡眠不足的现象极为突出,周末就成了“弥补”一周睡眠不足的唯一机会,几乎每个周末要睡到中午才起床。我曾问儿子怎么有这么大的能耐,一直能撑到周末才去弥补睡眠的不足。他一开始不想正面回答,有一天心情好了才道出了真相。 儿子在校发困的时候,如果觉得课堂太乏味,他有时会在上课时打盹。“那老师不骂你吗?”我好奇地问。他先不以为然,说老师们并不介意,随后又吞吞吐吐坦白,“物理课老师是个例外。”尽管他的物理成绩是全年级第一,也是全校唯一赢得奥林匹克物理初赛的学生,但那些都没能消除物理老师对他的看法。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物理老师为什么不喜欢儿子。我那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你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啊。”说着说着,儿子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我也不是天天这样的……”他觉得自己的确做得太过分,以后渐渐收敛了许多。
“重要的事很少是紧迫的,而紧迫的事又很少是重要的。”这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一句名言。他是第一个提出时间管理概念的人,告诫人们必须区分“重要的事”和“紧迫的事”。实际上,所有事务都可以被归为四大类:重要的、紧迫的(如突发事件);重要的、不紧迫的(如发展某一特长、锻炼身体、准备考试);不重要的、紧迫的(如接听打来的电话、回复一般邮件);不重要的、不紧迫的(如广告打扰、闲聊、看电视、琐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81575/1249304afbdc0c96.jpg)
美国教育家和管理学大师柯维曾叙说过类似下面的有趣故事。这个故事形象告诉人们,该怎样按轻重缓急来处理事务。 一位专家给商学院高才生开讲座。专家在桌子上放了一个大的广口玻璃瓶,旁边有一块大木块,许多小卵石,一大堆沙子和一杯水。怎样把这些东西都放入玻璃瓶呢?学生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专家先将一堆沙子和一杯水倒入玻璃瓶,再将大木块放入瓶中,最后试图把那些小卵石放入,但还没等都放完,玻璃瓶就满了。 专家然后换了一个思路,当场演了一出“魔术”:他先将大木块放入瓶子中,接着利用瓶中大部分空隙将小卵石放入,再拿起沙子倒入剩下的空隙,最后将全部的水倒入瓶中。就这样,全部东西就魔术般地被塞入了玻璃瓶。 这就是做事次序的智慧:①先放“大木块”;②然后放那些“小卵石”;③再放入“沙子”;④最后到入“水”。处理事务就应该如此。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往往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要事”,需要多做善做。通向未来的铺路材料不是一两块“大木块”,也不是数不清的“沙和水”,而是那些坚实的“小卵石”。
自律能力比智商更重要,它更能预测学生的发展前途。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的安吉娜·达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两位教授,对八年级学生进行两年的研究。他们发现,“高智商但低自律力”的孩子学业普遍不佳;自律的孩子回家后,愿意花更多时间在该做的事上,而不是先上网聊天或看电视。所以说,有效的时间管理是时间的倍增器。学会了这一能力,学生就能挤出时间专注那些决定前途的要事,有精力去铺建通向未来的道路。
家有三件事先捡要紧的做。我们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可做,如何从这些事里面选出自己最该做的事情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事。首先要避免贪嗔痴,懂得放下。通过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
高效做事的方法很多,四象限法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