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妈妈和她收养的中国女儿们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20人  三个好妈妈

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生活,常有四处碰壁的感觉。树妈有幸遇到一个语伴,交换学习中文与荷语。她叫阿丽萨,大学生,地道的中国人面孔,确是十足的荷兰人。原来她和妹妹是被荷兰的父母收养长大,同时她也是第一个被荷兰家庭收养的中国孩子。每次聊到家庭,她的话都会多起来,眼神里写满了自豪与幸福。不必问,她非常爱养父母和没有血缘的妹妹。树妈很好奇,这样善良聪慧的女儿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一次偶遇她的妈妈安妮,试探地问是否愿意分享自家的故事,她爽快地一口答应。

安妮是一名全职小学老师,丈夫早些年自己创业,近年因为身体的缘故,改做邮递员并照顾一家人的饮食。大女儿阿丽萨二十岁,在阿姆斯特丹上大学,有时间就回家住。小女儿里奥娜十七岁,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读高中。这是一个典型而普通的荷兰家庭。

Summer holiday 2006

“为什么选择收养,为什么是中国?”

“母亲曾经服用的一种药物影响了我的生育能力,有一段时间我们看了很多医生,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成功,又很想有自己的孩子,最后就决定收养。”

“当时我们委托一家荷兰的公司办理,他们负责和全世界的孤儿院联系,告诉我们哪里有孩子可以领养。我们可以选择从哪个国家领养,孩子的年龄,但不能选性别,我们希望孩子的年龄越小越好。”

“那一年刚开始可以从中国领养孩子,前期的手续可以在这边办理,在中国只需要待两周,工作人员会明确告知需要等待的时间和每一步的进展,整个过程操作起来相对容易很多。选择非洲的话,不光办理的手续复杂,等待的时间还不确定,工作人员也不知道,等待很多年也不奇怪。和我们情况类似的家庭,有来自挪威的,丹麦的,德国的,美国的等等都想选中国。”

“把孩子们带回家的那一刻是什么感觉?会很紧张吗?”

“听到他们在电话里告诉我要有一个孩子以后,我特别激动,马上到商店去挑选床和衣服什么的,但是我不知道孩子多大,也不知道具体哪天来。刚开始店员很困惑,因为我看上去并没有怀孕却说为自己的宝宝买东西,解释之后他们决定按我们的需求送货,孩子接来的那天只要打个电话通知一声,他们会送货上门,保证宝宝有自己的床睡觉。

刚把阿丽萨带回来的时候非常紧张,比一般的新手妈妈更紧张,因为她们有九个月去感觉和了解肚子里的宝宝,至少有一个精神上的准备,我把这个七个月大的宝宝抱在手里,不知道她在中国怎么生活的,也不知道她喜欢的食物,好在护士和家庭医生给了很多建议,一步一步地教我怎么抚养和照顾。另外担心的是周围人的眼光,因为这不是亲生的孩子,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

december 2006 with granddad

“可以说说跟孩子们建立感情的过程吗?”

“跟大女儿(建立亲子关系的过程)更困难,花了九个月左右。她过去在西安的一家孤儿院生活,经常有不同的人照顾,她习惯了这一点,就是可以被不同的人抱,但很难非常亲密。我们事先从一些书上了解到从孤儿院领养的孩子不知道怎样保持跟同一个人的亲密关系。所以阿丽萨回家的前六周,我们拒绝了所有想来拜访和看望孩子的亲友,这对他们,尤其是对祖父母们来说,很难以接受,他们也很爱孩子。那段时间我们只好每天都拍照片发给老人们看。当他们允许来拜访时,我们要求他们不能有抱孩子,喂食物等亲密的举动。这听上去有些残酷,但我们为了建立跟孩子的亲子关系别无选择。”

“里奥娜是我们从成都收养的,她之前有专门的阿姨照顾,晚上还会带回家睡觉,所以不得不离开那个阿姨的时候,一岁不到的她非常愤怒,又哭又闹,我却暗自兴奋,这说明当她习惯了我们之后她也会离不开我们。只有四天左右,她就接受了我。”

“你怎样教孩子们面对被收养的这个事实呢?”

“我们把生育她们的妈妈称为'生育她们的女士'而不是母亲,不然她们会觉得自己是被母亲抛弃的孩子。我们告诉孩子们,她们因为爱,选择了生下你们,并留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样很快就能被人找到。”

“哪些时候会觉得比较难?”

“有时出去旅行,周围的人会不断盯着我们看,当然是因为我们和女儿们的肤色和种族显然不同。一次,有人问,嗨,你们花了多少钱(买孩子)?我丈夫反问他,你要卖自己的孩子吗,我可以把银行帐号留给你。”

“女儿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带一张婴儿时期的照片,我只得跟老师提出要求改成让学生们带一张一岁以后的照片。上中学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她们没有考虑到这些特殊的情况,孩子们可能会受伤害。”

“因为被收养的事实,她们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方便,比如生父母的身高和体重等等,孩子们问能不能写我的,我无奈地告诉她们不能。”

“最难过的时候是看到她们被歧视,真希望自己能替她们承受那些痛苦。她们难道,我们更难过。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把她们带到这来,如果她们能留在华人圈,就不用承受这些。其实带着她们上飞机的时候我很矛盾,一方面开心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因为要把她们带离中国而内疚,她们本可以留在故乡,和同样文化的人一起生活。2007年,我们一起回中国,孩子们笑着对我说,妈妈,现在你是看上去不一样的人了。”

London 2012

“在你眼中,两个女儿有什么不同?”

“总的感觉是阿丽萨更像爸爸,里奥娜更像我。阿丽萨聪颖,内向,体贴,随和,善良,不够自信。她很懂得照顾周围人的感受,也很努力,学习各种东西都很有天分,成绩总是优异。我希望她不要自己承受那么多,不快乐或者生气地时候能更强烈地表达出来,哪怕争吵也好。我想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跟早期在孤儿院的经历有关。她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惹得我很恼火,看我生气的样子,她说,‘妈妈,把我带回中国吧,换一个更好的女孩做你的女儿’。那话让我伤心极了,我告诉她,‘不管发生什么,你都是我女儿,我都是你的妈妈,我们永远生活在一起。’

里奥娜的性格大方泼辣,她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好恶,和姐姐相比,交友更广。她小时候很害怕打雷和闪电,遇到坏天气就要跟我一起睡,我们就在卧室加了一张小床挨着大床,慢慢地她长大了,床的尺寸也得跟着换。眼下,她还不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因为想要像姐姐一样优秀,有时候会觉得沮丧。我们希望她明白其实学业不出色也没有关系,不是所有的人都得走上大学这条路,做自己适合的事就好。

她们俩姐妹相处得很好,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聊到半夜十二点才睡觉,我特别欣慰。她们跟别的孩子一样,有时候可爱,有时候顽皮。我也和其他妈妈一样,有时很高兴,偶尔也会气得不行。有这两个女儿很幸福,她们不需要感激我(的抚养)。”

“假如有一天,她们的亲生父母出现并想要取得联络,你会介意吗?”

“我期待有那么一天。父母有权利找到自己的孩子。我的女儿们心里一直有一些疑问想要找到答案,如果真有一天,能收到一封来自中国的信留下她们生母的消息,我会跟她们说,看,这是生育你们的妈妈,我要去拜访她。”

“最后,想对孩子们的生母说什么吗?”

“经历了分娩的痛苦生下孩子却要选择分离一定是件很难的事。每年女儿们生日的那天我都会想,她们在中国的妈妈会在想什么,应该是担心孩子的去向吧。离开自己的孩子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政策。选择生下来,一定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未来。我很感激她们,没有她们就没有我的女儿们。”

2 sisters, summer 2015

回答完最后这个问题,安妮的眼里闪着泪光,她的真诚让树妈充满敬意。她是第一个收养中国孩子的荷兰妈妈,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妈妈。面对这样的故事和真实,树妈找不到一个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内心的澎湃,唯有感谢上帝的安排,让相隔万里的人成为家人,任光阴流转,爱总是不朽。

❤感恩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