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
【读书读人生,我手写我心】
之读《追风筝的人》
(2016.5.3)
《追风筝的人》是上个星期读完的。这是一本一直因为评价高而想买书来读的一本书。因为要读的书多于想读的书,想读的书又那么多那么多,所以好多次都只是想买而没有买,于是终究是在《有书》平台的引导与监督下才一读痛快的,也终究是在图书馆借来一读的。
书的封面是黄昏的天空,层层斑斓彩云中有一片通透的蔚蓝,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余晖中翩翩起舞,这是一个梦境吗?
有书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所说的是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意义为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感谢有书让我终于一睹为快,终于读到喜欢的书目。看到题目,《追风筝的人》,念起来是挺欢愉的,不由得就有疑问,为什么人要去追风筝?一般不是人带着风筝跑的么?我小时候没有放过什么风筝,陪女儿放过,那么为什么要去追风筝了?放风筝时不是扯着线就可以放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追风筝的人》的阅读。
只是,只是,边读心里边觉得堵得慌,心里很难受,很难受,为主人公们的经历难受,书中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故事中隐隐存在的那巨大的悲伤,像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永远透不过气。同时换位思考,自己在当时当境,会怎么做呢?感谢祖国给了我们安康又和平的生活,特别感谢党,感谢强硬的政府,真的,不读这本书,还没有这么强烈的对比感受,读了,感到生活在中国的今天很骄傲与自豪,特别珍惜自己的生活。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阿米尔的故事。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一个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爸爸”是普什图人,一名法官的儿子,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出身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游戏。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即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因为阿富汗斯坦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
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就这样从小一同长大,情同手足。但在一次风筝大赛后,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回风筝被恶霸欺凌侮辱,自责和痛苦使得阿米尔逼走了哈桑。后来阿富汗战争爆发,阿米尔随父亲逃亡美国,在父亲去世后,意外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并在战争中因为保护阿米尔的祖屋而被枪杀,独留儿子索拉博在战乱频繁的阿富汗饱受欺凌。阿米尔终抵不过良心的折磨,回到阿富汗,经历重重险阻,九死一生,终于救回了索拉博,最终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故事很长,读来特别虐心。边读边会流泪,泪水总是不由得滑到脸上。为哈桑所受的屈辱而愤愤不平,为年幼阿米尔的错误决定而揪心难受,为文中父亲那广博深沉的爱而感动,为阿米尔重返阿富汗找到自我救赎的路而欣喜,为索拉博的敞开心扉而泪盈于目。当然最让我难受的是作者笔下童年中那么和平美丽的阿富汗因为战争满目疮痍,物是人非。读来心酸与心疼,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了家呀?种族歧视则更是让人无处生存,人人平等在那个世界只是奢望。
在小说里,在主人公小的时候阿富汗是一个多么宁静又美丽的国度,有商业街,有石榴树,有风筝大会,有童年,有欢笑,有信任,更有作者最美好的童年,仅管他没有了母亲,也还在争取父亲对他的关爱,但他有自己的生活。而当阿米尔在长大成人再回到阿富汗时,有的只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土地。国不国,家不家,到处是干涸的树丫,昏黄的天空,骨瘦如柴的儿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防备与隔膜。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是战争!炮火摧毁了家园,只留下废墟与残骸;枪弹抹杀了快乐,只剩下麻木与悲伤。以往人们总呼唤和平,也只有经历过战乱,才知晓和平的可贵!
去年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那些年,我们中国遭了多少罪呀?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我们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仅在南京就有10万余人遭到法西斯的杀害,房屋被烧,尸体成山,血流成河,瓦砾遍地,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惨案。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多少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康宁。可恨的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月,有33个国家参战卷入战争人口达15亿以上,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更是巨大,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多亿人卷入战争,死亡7000多万人。
然而在现代,战争不但没有停止,而且给人类造成的破坏更是巨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至2003年,因为战争,世界有200多万儿童死亡,600多万儿童受伤或致残。
所幸我们生活在国富民强的现代中国, 在这里,我们不用担心炸弹在身旁爆炸,不用担心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枪杀,不用担心亲人随时会离我们而去,不用担心孩子伴随着枪炮声长大,不用担心下一顿食物无处可寻,不用担心命运的朝不保夕……
有一个同时看书的朋友这么说:我们可以自由的欢呼,自由的笑闹;我们可以伴着音乐,歌唱、舞蹈;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表;我们可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们可以拥有快乐的童年,奋斗的青年和安详的晚年;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方向。想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诚然,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提升,但相比于其他仍在战乱中挣扎的国家已然是优越太多了。即使不与他国相比,往前推一百年,与军阀混乱,名不聊生的民国相比,又如何呢?而我们的今天,不正是那些仁人义士,革命先辈所毕生所求今天么?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庆幸生于一个富足安宁的时代,一个无数前辈用鲜血和汗水所铸就的太平盛世。责难、谩骂、抱怨、生不逢时等不应是我辈所为,淡定、从容、创新、奋斗才是我辈的责任。
拉回到书中来,读到的是自我的幸福感觉,也有对人生的一些思考。 虽然书中满是阿米尔的懦弱,忏悔与自我救赎。但我觉得他是天使。阿米尔一直在爸爸走也走不出的阴影下呼喊,面对父亲和别人指责自己是懦夫时,他的血液在说:"也许爸爸说的对。"他敢于承认,而且他善良的心把所有的错全归在自己头上,这是和他的爸爸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事。而两个男孩所放的风筝,是阿富汗的民俗之一,象征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际,备受考验。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其中一个常常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摇摆不定;另外一个单纯、忠诚、生性纯良、正直勇敢,直接注定了他们友谊暗淡的前景。
书评人这样说:"这是一个关于命运轮回的故事。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的画面: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叫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胡赛尼使我们看到一个在挣扎中成长的普通人,一个孤独而卑微的英雄形象,他的自私与懦弱,他受折磨的良心,他逐渐强大起来的内心和信仰的力量。"
这本书,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喜欢,但我很确定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都认真读读的书,它可以唤起每个读者内心潜藏的自私,懦弱和自私的种子。使其在太阳的暴晒和大雨的浇灌下,发芽、开花,然后枝叶蔓延,长出宽容,大度和博爱的心灵果实,这需要一个过程,或许漫长,总之是美好的。
最后送给大家书中的一句经典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