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三十八
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qǐ)(1),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注释】
(1)芑:通“杞”,即枸杞。
【译文】
(踵臼山)再往东北七十里,有一座历石山。历石山的树木以牡荆和枸杞最多,它的山南盛产黄金,而山北则盛产细磨石。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它外形像野猫,长着白色的脑袋和虎爪,人们称它为梁渠。它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凡荆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于几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祈瘗(yì)(1),婴用一珪,糈用五种之精(2)。禾山,帝也(3),其祠,太牢之具,羞(4)瘗,倒毛(5);婴用一璧,牛无常(6)。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7),羞毛少牢,婴毛吉玉。
【注释】
(1)祈瘗:即“祈而瘗”,祈祷后埋下去。(2)五种之精:五种,指五种农作物,一般认为它们是黍、稷、稻、粱、麦。(3)禾山,帝也:这句话学者们考证禾山应该为“帝囷山”,或者它原本为“求山”。帝,指这一系列山的主山。(4)羞:煮熟的、熟的。(5)倒毛:毛指毛物,即作为祭品的牲畜。倒毛就是在祭礼举行完后,把猪、牛、羊三牲头足颠倒地埋掉。(6)无常:不用全的、整个的。常,指全部、整个。(7)倒祠:也即倒毛之意。
【译文】
总计中部山系第十一列山脉荆山山系,它的首尾,自翼望山起到几山止,一共四十八座山,绵延三千七百三十二里。荆山山系中,诸山山神的外形都是猪的身子人的头。祭祀山神时,毛物中用一只公鸡,祭祀后把它埋入地下;玉器中,用一块玉珪献祭;祀神的米,用黍、稷、稻、粱、麦五种粮米。禾山,是荆山系诸山的首领。祭祀禾山的山神时,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做祭品,进献后埋入地下,而且将三牲祭品头足颠倒着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献祭。祭祀它,不必三牲全备。这一系列山脉中,堵山、玉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后都要将牲畜头足颠倒着埋掉,进献的祭祀品使用有猪、羊做祭品少牢,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一块吉玉。
中次十二经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1)。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2),出入有光。
【注释】
(1)鸡鼓:即上文所说的鸡谷草。鼓、谷二字音同而假借。(2)江渊:江水的深处。
【译文】
(风伯山)再往东一百五十里,坐落着夫夫山。这座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则多出产石青、雄黄。这座山的树木以桑树、构树最多,而花草以竹子、鸡谷草最为繁盛。神仙于儿住在这座山里,他的身体跟人一样,手中握着两条蛇。他常常游玩于长江的深渊中,出没时都有闪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zhā)、梨、橘、櫾(yòu)(1),其草多葌(jiān)(2)、蘪(mí)芜(3)、芍药、芎(xiōng)藭(qióng)(4)。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lǐ)、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5)。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6),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注释】
(1)櫾:同“柚”,柚子。(2)葌:兰草。(3)蘪芜:一种香草,可以入药。(4)芎藭:一种香草,地下茎可入药,亦称“川芎”。(5)飘风暴雨:暴风雨兴起。(6)载:即“戴”,这里是缠绕的意思。
【译文】
(夫夫山)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有一座洞庭山,这座山上大量出产黄金,山下则出产银和铁,这座山的树木以柤树、梨树、橘子树、柚子树居多,而花草以兰草、蘪芜、芍药、芎藭等香草居多。天帝的两个女儿住在这座山里,她俩常在长江的深渊中游玩。从澧水和沅水吹来的清风,就交会在幽清的湘水渊潭上。这里正是九条江水汇合的中间。这两个天女出入时都有暴风急雨相伴随。洞庭山中还住着很多怪神,(其中有一种)它的外形像人而身上绕着蛇,左右两只手握着蛇。这座山上还有许多怪鸟。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qǐ)(1)、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2)。
【注释】
(1)芑:即“杞”,枸杞。(2)飞蛇:即螣(téng)蛇,也作“腾蛇”,传说它能乘雾腾云而飞,人们认为它属于龙一类的生物。
【译文】
(阳帝山)再往南九十里,有一座柴桑山。这座山上盛产白银,山下盛产碧玉,到处是柔软如泥的泠石、赭石。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枸杞树、楮树、桑树居多,而野兽以麋和鹿为主。这里还生活着许多白蛇和飞蛇。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译文】
总计天下名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分布在大地之东西南北中各方,一共绵延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1),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2)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shā)(3)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4)于太山(5),禅(shàn)(6)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7),皆在此内,是谓国用(8)。
【注释】
(1)臧,通“脏”。五臧:即五脏,指人的脾、肺、肾、肝、心等五种主要器官。学者们认为这里指《五臧山经》中所记的重要大山,如同人的五脏六腑一样,也是天地山海之间的五脏。(2)树:种植、栽培。谷:这里泛指农作物。(3)铩:古代一种兵器,类似长刃大矛。(4)封:古时把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的活动称为“封”。(5)太山:即泰山。(6)禅:在古代中国,帝王在泰山南面的小山梁父山上辟基祭地的活动,被称为“禅”。这个字还有另种解释:帝王让出帝位给继任者。(7)数:命运。(8)国用:国家得以维持所需的财用。
【译文】
大禹说:天下的名山,我经行游历了五千三百七十座,总计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这些山分布在大地东西南北中各方。这些山被记载入《五臧山经》中,除此以外,其余小山太多了,它们不值得一一记述。这片广阔的天地,从东方到西方共二万八千里,从南方到北方共二万六千里。江河源头所在之山是八千里,江河流经之地是八千里,出产铜矿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产铁矿的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这些富饶的山川和大地,是天下划分疆土、种植庄稼的凭借,是戈和矛等武器产生的缘由,也是战火兴起的根源。在这片土地上,那些勤劳能干的人富裕有余,笨拙的人贫穷不足。历代君主在泰山上举行祭天礼,在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礼,这些统治者一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的运数,兴衰存亡的轮回,都在这片土地上演。此外,历代国家的财用也是从这片大地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