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货的兴衰史
老婆有个五服之内的堂兄,大号李振民,小名苕货,40年代初出生,家住武汉青山。兄弟姐妹7-8个,他是老大,小时候调皮捣蛋不读书,成年后属无业游民,偷鸡摸狗、打架闹事,局子里进进出出,他算常客。80年代初,是他发迹的开始,国家为搞活经济,允许个体小商贩做点针头线脑的小生意,武汉诞生了著名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苕货赶上了时候,从监狱出来后,跑到汉正街摆地摊,当起了小老板。
虽说读书不行,不等于没有头脑,虽说名叫苕货,人还是蛮聪明的。几年下来,做大了,在汉正街买了房子和门面,出门戴个蛤蟆镜,手里拿着大哥大,仰天走道,一副大老板做派。亲戚也不再叫“苕货”了,直接喊大哥。有钱人,总想在亲戚面前抖一抖。苕货经常约大家聚会吃饭,聚会一次十几桌,他一人买单。也常约朋友去他家打牌,一般都是十几桌麻将,玩通宵。我问他赌桌上输赢最大是多少,他说一次赌骰子猜大小,他一把输掉7万元,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
苕货原来有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后来离了,估计跟他经常打老婆有关。进入汉正街后,与做生意的某女好上并成家,此女有几分姿色,而且为人精明能干。两人一同创业,有个人管着,苕货的生意做得稳当,和这第二任老婆也生有一女。后来,苕货的生意做大了,兜里有钱了,在外面又包养了一个小的。现任老婆厉害,把小三痛打了一顿,和苕货办了离婚手续。但两人生意捆绑在一起,互利互惠,藕断丝连,离婚不离房,两人还是生活在一块。
苕货能够发迹,并不是他聪明能干,主要是因为他赶上了一波行情,国家给的政策刚好对上了这帮无业游民的。90年代开始,大批公职人员下海,对苕货之流产生巨大冲击。十年之内,汉正街第一批创业老板,垮的垮、亡的亡,基本上淡出了商界。苕货原本就是倒买倒卖,从广东、福建购得服装,在汉正街倒卖,利润很低,以量取胜。他的衰亡分为三步:1、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他自己办服装厂,服装品牌取名“红苹果”,结果是销路不畅,企业倒闭了,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2、到河南平顶山开金店,这次是租的门面。没做多久,本地的大型商场也开了金店,生意让人家挤兑,只好收拾残局,弃店而逃。3、来广埠屯电子一条街卖电脑,这一遭倒的最快。我都告诉他千万别来折腾电脑,90年代末,买卖电脑已经不赚钱,这个领域很多人已经转行。苕货在此领域中搭进了最后一笔钱,半年之内就倒闭了,此后一蹶不振。
三次转型,不光耗掉了苕货的全部家底,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由大老板变成了穷光蛋。对于一般人,先苦后甜,当然容易,先甜后苦,难上加难。苕货不甘心,总想东山再起,恢复昔日风光。做生意需要启动资金。苕货有办法,向亲戚、好友借钱,承若20%利率,按月兑现。时间已经来到2000年左右,不是80年代初-摆地摊都挣钱。苕货折腾了好几年,做什么亏什么,包括买一些单车零件,自己组装成整车出售,还是亏本。最后,年岁也大了,折腾不动了,不但借不到钱,还被亲朋好友追债,成天东躲西藏,过着悲惨的日子。
最后,苕货夫妻靠低保(由于离婚了,可以拿双份低保)、女儿偶尔在外走秀表演过日子,抑郁和窘迫让他患上了癌症,没过多久就上路了,享年70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