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分析时,我们究竟在做什么
收到用户需求后,条件反射开始填充
目标用户(经验,习惯)
场景
行为(避免障碍)
体验目标
衡量指标
填充完这些内容就是做了需求分析了么,总感觉有哪里不对,似乎只走了套路,但缺少灵魂。
做需求分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分情况谈:
一: 有需求的情况
收到了来自PM,客户,BOSS的需求,其实这个需求,更应该称为是一个功能/解决方案。
我们要分析和验证这个解决方案是否合理,
1 逐一分析:
1.1 目标用户
明确为谁在做产品,他们的经验,习惯,思考方式什么,与persona相互解释,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解决方案,并验证方案是否能够被接受;
1.2 场景
场景的作用有两方面:
明确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才能设计出让用户在场景中可用,易用的交互方式;
和故事板挂钩,从用户的使用场景中提取出流程和接触点。
ps: persona和故事板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让所有项目组成员对产品和设计有共同的认知。
1.3 体验目标
这是核心,也是最需要动脑的地方,结合personal和调研,用户需求背后的目的是什么,给他汽车,而不是更快的马。明确这个目标后,我们就知道了设计的关键点是什么。
1.4 行为(解决方式)
这是得出的结果,别人给我们的需求(解决方案)是不是合理,或者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更有效的方式;
我们需要用户做什么能帮助他顺利,高效的达到目标。
1.5 衡量指标
为了观察和论证设计是否有效,我们需要一些可量化的衡量指标作为评估参数。
2 总体分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需求分析的目的只有两个:
验证收到的需求(解决方案);
梳理用户和产品的关系,找出需要设计的关键点。
二: 没有需求的情况
如果产品从0开始,需要自己发掘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始:
1 用户调研:了解用户是怎么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希望怎么解决;
2 竞品分析:调查同类产品的同类功能是怎么做的,从目标用户,场景,体验目标,行为四个方面逆推竞品的设计思路;
结合以上两方面,发掘用户习惯,期望和现有产品的不足,从而找到机会,定义我们的解决方案。
好了,现在我们有需求了,那么回到情况一,再去验证一下吧,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