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潜规则妄想症,世界没有你想象中黑暗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被害妄想症,主要是指患者往往处于恐惧状态而胡乱推理和判断,思维发生障碍,感觉被人议论、诬陷、遭人暗算、财产被劫、被人强奸等,病人往往会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备,还时常将相关的人纳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与此非常相似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发现还存在着大量的“潜规则妄想症”人群,其主要表现是认可并遵从“潜规则”,认为一切明面上的法律规章制度都是假的,都是可以破坏的,在一切社会活动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潜规则”,其最典型的说法是“金法银法不如领导的看法”。
如果说是一部分阅尽人间沧桑的老同志这样看还可以理解的话,一些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也深谙此道,言必谈潜规则、终南捷径如何,则让人感觉是误入了歧途。今天,我就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讲讲我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在我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有三次极其重要的人生转折关口,前两次,我没有听从潜规则的指引,但却两次闯关成功,在一片匪夷所思当中脱颖而出,实现了职业生涯的突破;但却在年龄愈长之后,失去了当年的锐气,自我陷入潜规则心理暗示,错失了更进一步的机会。今天,我想把它们讲出来,告诉那些同样沉迷于潜规则妄想症的朋友,特别是刚跨入职场的年轻人,世界没有你想象中黑暗,请远离潜规则妄想。
第一次,是我28岁那年。当时我刚到一个市直机关工作一年多,市局机关要选拔10个副科级干部到基层分局任局长。报名的人有四十多个,大多是各个处室的中坚力量,在市局也都待了很久。我们系统是一个很难出干部的单位,股级干部都普遍在四十岁以上,对大多数人来说,科级是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幸好我是在市局机关,庙大台阶高,否则在基层分局仅副股、正股就得爬个十几年,没有三十多岁连科级参考资格都没有。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办公室还有一位资历、能力颇高的老兄,处领导明确表示要全力推荐他。这里,有朋友就要问了,他参加关你什么事?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所谓第一条机关“潜规则”----“提拔干部资历是个宝”。我们处基本都符合参考条件,其余几个连名都没有报,反正是陪太子读书,索性不参加还落个人情。当时的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颇有勇气,直接向处领导表达了我要报名的意愿。领导别的没说,只说了两条,一是对那位老兄全力以赴;二是对我爱莫能助。毕竟按照以往的惯例,市局机关二十多个处室,一个处室还不划一个指标,一个处出两个不可能。
何去何从,对当时的我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就像当年的“李闯王”,闯到哪是哪吧,我想,反正也没有什么可损失的。于是,第一轮机关全体人员投票,我在四十多个老同志中间居然得票位居第十,令人大跌眼镜,毕竟我正式进入市局才一年多,现在想来,一个原因可能是我的人缘还不错,另一个原因也有可能是大家对我这样的年轻人不熟反而没有什么恩怨,能够相对公正的投票。第二轮笔试,这是我的专长,直接考了个第三,没什么可说的。第三轮,中层领导投票,具体多少票我忘了,反正是三轮过后我排名第五,这是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结果。第四轮,考察,我的名次没变。第五轮,也是最后一轮,领导票决,虽然事后我听说个别领导对我的年龄太小表达了一些看法,但最终并没有产生决定性的后果。五轮过后,我排名第十涉险过关,处里的那位大哥也成功晋级。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机关二十多个处室里面,我们处在十个指标里独占两元。28岁,我成为了我们系统当年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事实证明,程序就是程序,只要你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在每一关都全力以赴,成为黑马不是梦!
第二次,是在我任分局长两年后。一次更大的机遇来了,省局要招人。从我参加工作到其时,整整九年期间,省局只公开招录过一次人员,而那一次我资格不够,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而这一次,我各个方面都符合条件。能够进省局,对一个人的政治前程有什么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按照当时在区县级工作的前景规划,我的人生目标无非是能够到哪个区局当个副职,正职那只能说是撞大运的期待,至于副处以上基本是不可能的存在。而省局,副处只是一个起点。并且,我深深的知道,这也许是我进入省局的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因为当年我已30岁,而这次招人要求是35岁以下。我还能再有一次机会吗?不敢想象。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猜测,我进入省局后的两年,省局又招录了一批年轻人,年龄要求是28岁以下。
我必须把握这次机会!但我又对报考省局应当注意什么不太了解,于是我就打电话给一位在省局工作一段时间的老兄想听听他的意见。他听完之后,第一句话就是你压根不用报,不可能。然后他给我讲了一系列省局进人的故事,你知道吗,他问我,能进省局的都是什么样的牛人,谁谁他爸是哪个厅的厅长,谁谁他妈是哪个市的市长。最后,他给我讲了那个在我们系统广为人知的副省长的闺女进省局被拒的故事。然后,深知我爹妈都是工人的他说,你觉得你有可能吗?这就是我要给大家说的,所谓第二条机关“潜规则”----“提拔干部背景很重要”。是望而止步,还是勇往直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副省长的闺女进省局被拒不正说明了省局领导的公正严明吗?我想,还是闯它一闯!
但如何闯还得讲方法技巧。按省局的招录安排,录用人员共分三个系列,政工、业务和计算机,计算机专业不对口不用考虑,是报考政工还是业务呢?我还是先做了一番信息采集工作,打听的结果是,三个系列考题公用部分基本一样,只是个别地方根据招录方向不同做了调整。另外,我也了解到,这次考试吸引了大批业务精英报名,仅我了解的业务水平比我高的就有十几个,反而是报考政工的人员不多,并且显而易见,大多政工口的人在这种业务题偏多的考试中并不占优。
我是要进省局,并不是要搞业务争霸。于是,一直在业务口打拼的我,十分“无耻”地报考了政工系列。以后的事实证明了我的决策是无比的英明!当大多数我心目中的业务大咖在第一关笔试就折戟沉沙之后,我一路通关以政工类综合成绩第三顺利考进省局。在新录用人员见面会上,当年省局主管人事的老领导对我们说,还没有招录,就有很多人打招呼,但省局领导顶住了压力,选出了需要的人才。老领导还开玩笑的说,你们说,你们哪个人给我送礼了?
这件事,告诉我,背景不足持,但要成功还是要在足够实力的基础上讲究方法和技巧,没有背景照样可以实现人生进步。
第三次,是在我进省局六年后。省局要选拔副处级领导,当时的我觉得这根本不关自己什么事,虽然我也符合竞聘条件。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应当有三种心态:第一是自我满足,在进入省局一年多以后,我顺利晋级主任科员,在八辈子都是农民工人的我们家,我已经有了超额完成人生任务的心态;第二是前面所述的第一条机关“潜规则”----“提拔干部资历是个宝”对我有了一定的影响,毕竟我是处里最年轻的正科,在全局二百多号人里,也是倒查几名的年轻正科,虽然我有了参加竞聘的资格,但几乎没有什么可能真正晋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也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所谓第三条机关“潜规则”----“提拔干部平衡是王道”。什么意思?就是部门与部门之间提拔人员要尽量平均,不能出现较大差异,比如A处提拔了3个,B处最少也得俩。很少会出现一次选拔中一个处室成功晋级几个的先例,准确的说,在我们单位以前从来没有。这颇有点像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抑强扶弱。
而我们处,各个方面比我占优的有好几个。据我们私下分析,除了一个大哥能力、资历、业绩一骑绝尘之外,其余人都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当时,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于是,在成功避开前两条潜规则之后,我自觉地屈从于第三条潜规则的安排。在其他人都积极备战的时刻,自觉自愿的把自己放在了“打酱油”的角色。最终的结果也印证了我的付出,在笔试不突出,得票不占优的情况下,我两轮出局。而这次选拔的结果是,在一百多人竞聘二十多个职位的情况下,领导没有搞任何平衡,我们一个处就成功晋级三人,其余只要是进入考察的同志,即使没有在当时提拔,也都基本按当时的成绩在以后的竞聘中被优先使用。
多么痛的领悟!也许当时我再努力一点,即使那一次没有晋级,也可以在以后的晋级中有个很好的排位。
痛定思痛之后,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到底该怎样认识这些潜规则呢?于是,有了以下几点领悟:
第一,潜规则就是潜规则。什么意思?潜规则输就输在一个“潜”字,它不是“明”的,不能拿到桌面上形成文字成为制度规定,终身不可能有“名份”。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遂。当年强大如曹操,智狡如司马懿,为一个君臣名份所拘,不管多少人劝进,终不敢越雷池一步。可见,在强大的“明规则”面前,再诡谲的“潜规则”也得退避三舍。
第二,潜规则就是旧规则。潜规则的形成,无非是人们对过去的办事规则的总结,也许以前管用,但绝不代表它们今后管用,一直管用。比如,当年的袁大总统,对其手下收买利诱,想着自己当个皇帝至少手下这帮干将肯定是衷心拥护的。这个思维按理说非常正常,中国几千年来那些英雄人物不都是这样干的吗?拥兵自重,挟持天子,部下劝进,登基为帝,多么熟悉的套路!可事实呢,给与其最致命一击的正是那些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嫡系?何也?我想这正是袁世凯致死不能瞑目之处。何也?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很好的告诉了我们袁某人错在了哪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都什么世纪了,还在玩封建帝制,连你的手下都看不下去了。
第三,潜规则就是坏规则。不可否认,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时间、空间,潜规则有其合理之处。比如,基本公认的婚姻双方要大致“门当户对”,当然我所说的“门当户对”不仅指双方财力的“门当户对”,还包括双方相貌、能力、学识、世界观、人生观等软实力的“门当户对”。这对婚姻的长久和睦持续,应当说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另外,潜规则之所以拿不上桌面形不成法律制度,是因为其大多数是坏规则,是对公序良俗的破坏。比如“不找人办不成事”、“不送礼当不了官”等等,正是这些潜规则在无形中败坏了社会风气,增加了交易成本,是所有具有公心的人们最反感的。
综上,我自己的一点看法,特别是对正在人生拼搏关键期的年轻人来说,一是应当多一点时间学习,少一点时间钻营,个人实力最重要;二是对自己多一点信心,少一点盲从,敢闯是成功的开始;三是保持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心态,世界哪有那么多阴谋阴暗。
如果您想浏览作者的其他文章,请关注网易号、微信公众号“一笑杂谈”或关注微博、博客“一笑杂谈95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