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收入

如何实现百万年薪

2018-01-05  本文已影响105人  甲坤

给别人打工年薪百万,那给企业实现的效益至少要在千万以上。按照这个思路看看,咱们怎样实现百万年薪。

年纪捋捋也有一把了,身边年薪百万的朋友还真不少,嫉妒羡慕恨啊,总觉得不比他们差啥,都是一把枪两颗子弹,人家有肉有汤的,咱就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办法,自己努力才是硬道理,人家不说了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阳明先生也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看来,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其实,只要我们想到年薪这个问题, 基本上离百万年薪差求不多了。如果能再深入的琢磨琢磨,那就更靠谱了。有计划的百万年薪之路,跟把大象装冰箱是一样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25岁前,找准一个行业,做好基础准备。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入错行。通往百万年薪的赛道选择,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现在可以年薪百万的行业,除了原来的IT、金融这两个行业以外,与互联网有关的许多行业也可以考虑。比如说阿里爸爸说的五新,也是可行的。所谓找准行业,当然是要找到其中的细分职业发展路径。比如说同样是IT行业,既有6000块月薪横扫一片的外包人形代码机器,也有刚毕业就年薪30万都招不到的互联网算法工程师,你不瞅准了再干行吗?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呢,这儿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选择代表行业未来二十年发展方向的职业路径。各行业都算上,未来二十年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两句话:数据战胜经验,机器替代人工。在这个大方向上努力,就可能有大发展。 中策:选择离钱近的方向。比方说金融里的量化交易、互联网行业的广告,都是这样的方向,只要行业要挣钱,可以说长盛不衰。 下策:选择市场短缺的工种。比方说苹果手机出来了,iOS工程师立刻供不应求,但是因为门槛不高,这样的窗口并不长久,竞争力也会下降很快。 但是,上述的选择和准备,最好都要在25岁以前,也就是大学和第一份工作之中做好。你想成为人工智能专家,但是线性代数都没学会的话,基本可以告别自行车了。搞清了努力方向,你的大学生涯才会充实自信,也不会在第一份工作时为了千儿八百的银子而纠结。

二、25-30岁,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深耕一种技能。 在一个成熟的业务体系当中,重要的是将每一个方面都做到极致。而做到极致,需要的是该领域钻研最为精深的专家。想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真正专家,你要先想请两个问题: 你对这个领域有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带来的动力,是很难长期坚持深耕某个领域的。与其捏着鼻子在你根本没兴趣的岗位上痛苦一辈子,还不如早点儿换个方向的好。 你是不是真的擅长此事。您如果见人说话都象相亲似的憋得脸红脖子粗,那么想成为王牌销售恐怕有点不现实。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是自知之明是世上最稀缺的财宝,只有在工作中才能逐渐搞清楚,你的理想是不是真正属于你。 在顺利到达百万年薪的年轻人中,专才的比例比通才要大得多。他们有人一直在做高并发服务,有人一直在做点击率模型,也有人一直在做电商的数据运营,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当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能够快速、系统地解决问题时,市场的供需关系会按着你的脖子把你押上百万年薪的岗位。不要太在意业界新的热点,心无旁骛地耕种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一定会有收获。30岁以前,趁着精力好,没媳妇当然也没二奶,能够胜任996乃至007的工作节奏,猝死的风险又可控,在实践中快速提高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事。 上面那种精通博弈论,擅长机制设计的“军师”,这些人在创业公司可能就是个废物,但是他们在大公司的百万年薪之路,可能远比“前后端一体PHP运维科学家”们要顺利得多。怎么才算精通了某项技能呢?其实只有你自己知道。关于简历,也有个小的提示,永远不要出现“精通”这两个字,这会让面试官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三、30-35岁,拓展行业视野,提高影响力与人脉。 经过几年的面壁图强、挥刀自宫,你掌握了某个细分领域里的绝世武功,可以傲视群雄了。所谓“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两件事,不可偏废其一。孔老夫子几千年前的教诲,如今看来还是振聋发聩。 提升个人影响力,在社交化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难度要大大降低了。做好以下两点,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重视经验的整理与分享。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分为两方面: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并不是PHP,而是汉语和英语。印度人为什么在硅谷那么成功?能说啊!一个Team里,经常会出现中国人负责干活,印度人负责汇报的感人情景,你说升官的时候该升谁?尤其是在今天,中国人的基本写作和表达能力差得令人发指,很多产品经理连一句通顺的文案都写不出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表达能力强,能占到不小的便宜。所以,花点儿时间写写文章,开个讲座,收获会超乎你的想象。 高端人才的价值,是能力与影响力的乘积,缺了哪一条腿儿,走起来都会有点儿费劲。过了而立之年,在专业领域有了一定积累以后,就得认认真真把这当成一回事儿来干了。 至于人脉,说来重要,不过其实跟影响力是一回事儿。别以为你天天混各种饭局,微信加一堆人就叫人脉,记住,只有别人请你去的饭局,微信上主动加你的人(要账的不算),才叫人脉,这都是一定范围内影响力的副产品。 好了,你到了35岁之时,拿到了百万年薪,手握象征着力量的九齿钉耙,抬起骄傲的头,用招风大耳在风口上缓缓起飞,踌躇满志地向着职业生涯的最高目标——净坛使者哈

四是惊人的钝感力。

所谓钝感力是什么?

那就是你眼里只有工作目标,目标之外的都是小事。年薪百万的人没空也没闲心去掺和任何办公室政治。更加没有眼泪额度可以浪费在办公室。

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关于工作需求的what、how、when;

领导如果用大发雷霆来表示对结果的不满意,他们第一反应不是解释和推脱,反而可能一拍大腿说:太好了,谢谢您提醒了我该怎么做!然后,又吭哧吭哧地去把工作结果做得更出色。

只感受最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意义的信息一律忘掉。最优秀的钝感力,都是用来创造价值的。

五是洞察力强。能一眼看透本质。

《教父》里有一句经典的话:能够一秒内看透本质的人,和半辈子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自然是不一样的。

六是执行力强。

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说,深夜十一点后吩咐助理第二天做什么事情,她助理通常都在当晚就做好了。

不但做好了,还做好了几个方案供她选择。这个案例,是我见过对执行力最简洁的诠释。

执行力,就是说做就做。

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人希望自己升阶,也觉得自己“尽力”了,还是始终原地踏步呢?

90%的区别,就是在执行力上。

光想不做,热情瞬间即逝。早上刚立下远大的志向,睡觉前躺在床上就忘光,只记得韩剧、偶像和明天吃什么了。

年薪百万的人,自带全自动24小时不断电自我打鸡血功能——有目标,立马兴奋得摩拳擦掌;有闪念,就极速拆解执行。

七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年薪百万的人多数分布在什么行业?环顾四周,基本上是金融、房地产、互联网、证券、咨询、销售。

统统都是闷声赚大钱的行当。

在一个增长率基本没有,利润率只够个位数的行当里,哪怕跳到最顶级的公司,你可能也不能有多少薪水的提升。

天花板决定了你的高度。

很多人会觉得很委屈,跑道又不是我选的,行当是毕业时专业决定的。我哪有什么选择权?

事实上,你有。你只是没在该转身的时候潇洒走。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传统行业做了好几年。公司利润和增长率还过得去,但最大的问题是重资产。因为重资产,每年都把大量的利润投入买各种机器设备,在人身上的投资自然是少。

看到了这个本质,她已经可以预知她将来的薪水天花板极低,毅然离开。

走了之后,转了行,开始拿的工资比原来少了一半。但是因为行业选了轻资产,一下就做爆发了。后来公司上市,她拿了1000万的期权,轻轻松松买了两套房。

八是善于总结突破现状。

牛人一般都不是天才。天才很多时候死在了自傲的路上。牛人更多时候做的反而是最笨的事情:总结、复盘、找规律。

20多年前,有一个做技术的小伙子特别内向,特别害怕社交。作为华人,他到了一个世界级的美国软件公司工作,依然如是。但是他很细心的发现,所有能够获得升迁的中国人,都很会跟美国高管打交道。

于是他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开始约各种美国管理层吃午饭,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之后,他发现华人在这个公司一般都有“玻璃天花板”,必须增加自己在华人圈的影响力才有资源可以依靠。

于是他频繁奔走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打破自己说话害羞的极限进行了50多场演讲。最终,他成功的打造了他的个人品牌,成为非常著名的IT创业导师。

他的名字,叫李开复。

猎豹移动的老大傅盛说:现象即规律。当某个现象发生时,一定有某种规律。千万不要认为这家伙就是运气好,富二代,会营销。

所以牛人思维是什么?那就是没有什么改变不了的,只要你愿意。

最后,我还是想为“年薪百万”这四个字正名。年薪百万并不代表着一种贪图安稳,沉浸在已有的成功甘心地做重复劳动。

本来,创业还是打工,就是一种个人选择。选择拿“薪”,依然可以选择尽心尽力,让自己的价值和薪水对等。

毕竟,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年薪百万,但却有永远的价值对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