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为你的书作序
“退休以后,我就不干了,我要把我们一家子在新疆的这近二十年的生活写成一本书。”
“可是,这二十年那么长,你能记下来多少东西呢。”
“历历在目。”
是的,我的妈妈有一个伟大的成书计划了。
还有三年,她和爸爸就要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到那时我也应该大学毕业了,或许已经可以完全自己养活自己了,妹妹也将步入大学了。
“到那时……”
在母亲眼里,未来是那么美好,尽管当下里,她和爸爸一年三季都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劳作,尽管腰和膝盖每逢下雨都痛得厉害,尽管儿女的学费生活费有时会让她皱皱眉头。
母亲只有初中文化,话说这是因为母亲在家排行老大,主动辍学在家,帮姥姥姥爷撑起那个多子女的家。但是我还是觉得母亲的文字功底不会很差,因为母亲从来没有放弃写东西,她在那最最艰苦的日子里仍然坚持写日记。
生活给她的苦越多,她就越有将这苦难记录下来的冲动,那几本厚厚的日记本,她仍然存放着,不会扔掉的,那都是她心酸故事的见证。我偶尔会翻出来看看,那日记中的点滴文字时常触动我身体里的每一处血管,到处都酸的想落泪。
印象中最深的一篇日记是她给爸爸写的一封倾诉:
“阿力,我真的是撑不下去了。你去北京打工拿走了家里仅有的二百块钱,我东凑西借的仅仅够个买盐的钱,鹏鹏嘴馋,每次都喊想吃肉,可是我到哪里去弄到卖肉的钱啊……
今天我又把鹏鹏带到地里干活去了,他不老实,总是闹腾,又磕出了好多伤,我也只能用家里的破布给他包扎一下。他也哭,一哭我心里也乱,我就无缘无故地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他哭,我心里也更难受啊,但是没有人照顾他啊,妈那里走不开,你弟弟又是个混蛋,阻着妈不让她过来帮我……”
不知道妈妈这一辈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在最苦的日子里,只有面对日记本,和远在他乡的见不到面的爸爸诉诉苦,面对一个不懂事的我,也只有烦躁和心痛。
这篇日记写在我们全家去新疆之前,我还没有入学,还没有那个让人更心烦的妹妹。
但是来到新疆一切并没有变得那么好,脱离了家乡,我们更像是无根草。从来没有见过成千上百亩土地连成一片,我站在里面,只感觉渺小,父母呢,估计只是无助和迷茫吧。
刚来新疆,我们一家子只是靠着给别人家打工挣钱,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天,只有二三十块钱,才上三年级的我,除了上课日,每周都跑回家一次,跑到地里给人家干活。才是八岁的我,地里的活已经都精通了,从春天干到深秋,从捡薄膜到拾棉花,就这样走过来。
所幸,我上的一直是寄宿制学校,父母不会多么操心,星期天还能回家帮忙干点活,挣点钱。
所幸,我们一家子都这样走过来了,我上了大学,妹妹高中即将毕业,爸爸妈妈都成为兵团的正式职工,马上都要退休了,生活正向着美好走去。
不幸的一页即将翻过去,未来真的向母亲憧憬的那样发展开去。但是过往真的是不能忘的,也忘不掉。
初来乍到时所有人的白眼、土领导的欺凌、黑心承包户的压榨……那些受过的苦忘不掉了,唯有这样的切肤之痛,才能时刻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不容易。
辛苦一天,腰酸背痛却没有一张柔软的床可以躺的那种心酸、入秋时没有一件可以抵御秋风的大衣的那种凄冷、入冬时,在零下四十度的小屋里却没有长燃的火炉取暖……怎能忘,太苦了,苦到我的味蕾失去知觉,苦到刻骨铭心。
我忘不了,躺在成堆的棉花上,仰望着满天星光,心中无助到眼泪直淌;我忘不了,为了去接从学校回家的我,父亲蹲在马路旁打盹的模样,身旁的二手摩托似乎也低垂着头;我忘不了,早餐的白开馒头,午餐的馒头咸菜,晚餐的水煮土豆白菜……
支撑我们走过来的是什么呀,母亲说是我们一家子能吃苦,可是又是什么样的人天生能吃苦呢。我想应该是我们这一家子互相之间的爱与温存,支撑我们在苦海里洗澡也能忍受。
母亲总是这么乐观,在没有物质的时候,她总是吹嘘自己的孩子有多么多么优秀,自己的丈夫不抽烟不喝酒,是个模范丈夫呢……我们呢,也是这样,引以为豪的学习成绩为我们苍白的脸上增添一丝红润,母亲的乐观影响了全家人,唯有在她的日记里,才能看到那一丝苦楚。
母亲有了一个成书计划了,我说别等退休了,现在就可以提前开始了,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这几年可以不那么累了,我的生活费和学费完全可以自理了。
妈妈,现在你和爸爸的首要任务是保重自己的身体,等待着儿子的反哺,还有,儿子支持你的成书计划。
谨以此文为母亲即将出的第一本书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