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情感

男性的“求生欲”是个啥玩意儿?

2019-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十一酱菜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十一酱菜坛”,欢迎大家前来围观呀~~)

01 生活场景

平时生活中,十一酱总是能听到“男女脑回路不一样”、“男生偏理性,女生偏感性”之类的论调。

(忍不住跑个题,“在中国文化中,是非标准是根据人与人之间亲疏远近来做出的。”因此这一文化基调使得中国人,不以性别为转移地,在对待一段关系时都充满了感性色彩。因此,哪怕男性在日常事务处理中相较于女性的确会更加理性,但在关系处理上,男性和女性的感性程度可能平分秋色,甚至对于家庭观念较重的男性,其感性色彩会更加浓厚)

如果说“理性&感性”这种论调还能够勉强让人接受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不要和女生讲道理”这种看似“求生欲”、实则“偏见”的话,让十一酱这种单纯可爱善良的女孩纸也顾不得矜持想撸袖子干上一架呢。(好像暴露了什么???)

所以,就让我们用讲道理的方式,来逐步分析一下,男性的“求生欲”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02 求生欲与情绪价值

最近在与异性交流的过程中,十一酱愈来愈体会到:在广大女性同胞们的悉心无私教导下,许多男性同胞纷纷在“求生技能”上修炼得愈发炉火纯青

在沟通与交流中,对方似乎总是在“抬”着你,哪怕这并非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但作为对话中的一方,十一酱能隐隐感觉到对方会一直担心“这样会不会冒犯到你?”、“这样说你能接受吗?”,而没能特别享受交流的过程。

但无论什么类型、层面、领域的交流,要使其能够平和顺畅地进行,一个不可忽略的大前提就是双方都保持“开放”的状态。这里的开放,并不完全意味着有啥说啥的直率,而是保证双方在交流中的平等性,预先达成“观点没有高低之分”的共识。

由此,在没有“障碍”的前提下,合适的温度(气氛)和广阔的脑域空间使得“熵增”过程顺利发生,乃至发生思想上的碰撞和共振。

如若在“求生欲”的驱使下,对话的一方束手束脚,另一方却没有足够的敏锐度进行识别的话,就会产生“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就是说不上来”的困惑,两个人都累。

但还有一种可能是,习惯了这种对话模式的女性容易在对话中获得情绪价值,而对对方的辛苦和付出缺乏觉察,但这实质上是一种情绪的剥削

(注:每个个体和每段关系的独特性不可忽略。但作为定性结论,在样本量不断增大的过程中,男性群体逐渐习得“求生欲”在较大程度上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定量结论也许有待后续考究。)

03 求生欲的本质

男性“求生欲”的存在以及该名词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使得两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中逐渐染上“不平等”的阴云,哪怕在很多情景下是非常隐蔽的。

这种对话上的不平等,似乎预示着求偶过程中两性关系上的不平等,也可看作是恋爱男女缔结婚姻在家庭单位内责任与义务的不平等的缩影。

换言之,这大概是当今的“女权”、“求偶困境”社会大背景下,为了平衡男女性的婚姻话语权与家庭责任在追求、恋爱、结婚、婚后等不同进程中的强弱变化,男性群体在两性博弈中所主动或被动选择形成的在时间空间上的一种“代偿”,并有逐渐转化为社会公序良俗的趋势。时间上的代偿可简要理解为,男性在婚前的“求生欲”会普遍高于婚后;空间上的代偿以家庭单位为界,男性在求偶前期,对于凡是表现出一定的构建家庭可能性或可得性的女性群体普遍涌起“求生欲”,可归结成以求偶前期在家庭结构外部的付出作为婚后家庭内部责任义务的代偿。

从本质上说,男性的“求生欲”是在提供一种情绪价值。然而提供情绪价值是一件很贵的事情,平时学习、工作的压力都已经大到头秃了,还得顾着哄你开心?所以说,提供情绪价值,是需要成本的。

“结构学”创始人守夜人曾提到过,“成本只会转移,不会消失。没有支付成本就获得的东西,就如同债务,债务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债务,都既要还本金,还需支付利息!”

所以说,现在不费力气得到的,将来可都是要还的。你还会对一个男性是否有求生欲,抱有太大的期待吗?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点波喜欢+关注再走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十一酱菜坛”,大家一起煲煲剧,读读书,吐吐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