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痛苦失去理智的你,要多可怕有多可怕
我是正能量燕儿,每天分享正能量
之前看了电影《空难余波》,得知背后的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2002年7月的某一天,瑞士和德国边境上空两架飞机相撞,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
而《空难余波》正是基于这场空难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罗曼是建筑工地的工头,他的妻子、儿女皆因这场灾难永远离开了他,这让罗曼悲痛欲绝。
罗曼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他放弃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只想找到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1年后,他通过记者找到当年机场操作塔的工作人员。失去理智的他不顾对方的哀求,将手中的刀狠狠地刺向了对方的胸膛。他因此锒铛入狱,整个后半生都毁了。
有人因为失恋彻底失去理智,干脆毁掉曾经的爱人;有人因为考研失败生起迁怒之心,于是持凶器伤害无辜的人;有人因为在工作中受了委屈,便与上司或同事大打出手,伺机报复……这些案例无不是沉浸于痛苦无法自拔而丧失理智的严重后果。
看完《空难余波》,我不由心生寒意,另一部电影《请叫我第一名》却让我感到被治愈的温暖。布莱德是妥瑞氏症患者,他因此经常无法控制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或者将脖子扭来扭去。布莱德的前半生充满了痛苦,嘲讽、打击时时围绕着他,连父亲都对他失望透顶。
幸运的是,母亲的鼓励让他找回了自信。因为他的病,考试时他的写字速度总比别人慢两三倍。但每一次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就这样,他一路努力考进名校,并以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了业。找工作的时候,布莱德面临了一场场“暴风骤雨”。面对他人的误解、不屑,每一次他都能控制好情绪,冷静地、微笑地告诉对方,自己是一名妥瑞氏症患者……
当我们深陷负面情绪的旋涡中时,越是挣扎越会身不由己地往下沉。理智的做法是深呼吸,平稳情绪,再根据“场上”的情况冷静分析,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可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会从一个极端逃往另一个极端,即拼命地压制情绪,逃避痛苦。
我曾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最终平静地接受了分手的结局。分手后,生活似乎波澜不惊。大家都说我很冷静很理智,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自从失恋后,每逢独处时我便头疼欲裂。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开始胃痛起来,且无来由地烦躁失眠。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既然当初爱得那样投入,分手时又怎能做到如此理智与冷静?那些“无所谓”和“想得开”不过是拼命压抑情绪的结果。表面上,我一切如常,可正因为那些伤心与难过没有得到正常的宣泄,才会无端地头疼、胃疼、失眠。
研究弗洛伊德著作的时候,发现他将这份逃避归结为某种心理防御机制。事实上,如果心理防御机制过当,只会牵引出更多的心理问题,最后甚至会造成精神分裂。
当情绪得不到抒发,同时又强制自己遗忘那些令我们痛苦的事件时,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可痛苦的种子早已在潜意识里生根发芽,逐步吞噬我们的理智。好比酗酒的成年人,他们的父母通常也有这样的恶习。为了遗忘童年时遭受的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所以,当我们感到痛苦时,第一件事就是宣泄。难过了就放声大哭,不要怕被人嘲笑;若内心郁愤难平,不妨大喊大叫,而不要装得若无其事;如果心有不甘,更要大胆表达出诉求。
一定要直面痛苦,与痛苦达成和解。拿布莱德来说,他半辈子都在与妥瑞氏症做斗争,最后却能与他人侃侃而谈,解释这种病症的来源、症状,不卑不亢地描述它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他让我明白,阴影与光明如影随形,都是人生的财富。
如果身边熟悉的事物经常“撩拨”你的理智,如果一座城市的记忆让你倍感煎熬,那么不妨去另一座城市重新开始。转换环境,也许是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
也许你曾经历负重爬坡的日子,也曾遭遇来自命运的无情打击,但请坚信,凡是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加强大。
谢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