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在心理创伤修复上的应用——在潜意识中与悲伤事件做告别
催眠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技术,对于接受催眠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所以当你引导别人进入催眠状态后,这种催眠的体验会成为他无意识学习那一部分。当他再次来找你做催眠时,你可以重复使用上一次引导对方进入催眠状态的引导方法。
催眠是最常用的方法是渐进式放松,催眠师会从数字由1数到20,当数到20后告知催眠对象:“你会进入到放松的状态中,你能听到耳边的各种声音,而最后你只会听到我的声音并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
如果你上一次使用的也是这样渐进式的放松引导,那么在第二次个案来找你时,你就可以让他自己从1到20进入到自我催眠的状态中。
当你的催眠对象能够通过这一方法自我催眠进入到放松状态中,那么代表着他已经积累了一定催眠与被催眠的经验。他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已经认可了催眠这一种技术,并愿意信任催眠技术在他的内心世界展开工作。
催眠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技术,它不单让人可以体验到放松的感觉,更能够帮助那些内心曾遭受创伤的人进行创伤的修复。
李阿姨是一位50多岁的癌症晚期患者。在她病危之际,家人都围在她的病床前希望带给李阿姨最后一丝慰藉。
李阿姨的儿子熬得双眼通红,虽然将自己的积蓄都砸到了诊疗费中,希望帮妈妈换取一线生机。可惜妈妈生命的逝去似乎已成定局,“妈,要不我们也跟舅舅说一声,你们这几年连通电话都没有打过”。
“别跟他说,我跟他没有话讲” 李阿姨皱起眉头,蜡黄的脸上显露出了明显的不悦。李阿姨与她弟弟已经几年赌气不来往了。当李阿姨生命终止的那一刻,她儿子打电话给了舅舅,告诉舅舅这一噩耗。
这个打击来的太猝不及防,李先生得知消息后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初那个泼辣无比,跟自己吵的那么凶的姐姐,就这么没了?在随后的出殡等身后事的办理中,李先生显得异常的冷静,出钱出力,将姐姐的身后事办的妥妥当当。
生活仍在继续,李阿姨的儿子已经走出了悲伤,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谁都没想到李先生却陷入了其中,无法摆脱这份悲痛。
自从得知了姐姐这一个噩耗后,李先生就打心底里后悔,没能早些与姐姐和解。只不过是一些生活操琐事,理念上的不同而已,有什么比陪伴自己同胞姐姐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更重要的呢?越是伤心,早年的记忆越是涌上心头。
李先生跟朋友谈起姐姐,回忆道:当年家里穷,都是小朋友长身体的时候,唯一的一个鸡蛋到底给哪个孩子吃?这让父母也很为难,给谁吃都觉得亏待了另一个孩子。于是爸爸说:“这次先给姐姐吃,下次有鸡蛋再给弟弟。”
那时自己还小不懂事,一听没有鸡蛋吃,当场就哇哇的哭叫起来。姐姐立马剥了鸡蛋让给自己吃。李先生还记得当时自己高兴就着姐姐拿着鸡蛋的手,吃了起来,却忽略了姐姐在一旁流着口水的馋样。
想到这些,李先生的心如刀绞。父母是双职工,当初姐姐也没少承担照顾自己的担子。对姐姐有那么深的不舍,又有那么多的后悔。姐姐在的时候,自己硬是赌一口气,死活不跟姐姐来往。现在姐姐不在了,再也没有请求姐姐原谅的机会了。
这对于李先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创伤。没有得到姐姐的原谅,也是李先生的一个心结。李先生的朋友,发现李先生夜夜失眠,心情日益低落,建议李先生接受催眠师的帮助。催眠师采用来催眠的正性视幻觉,来帮助李先生完成未完结事件的处理。
艾瑞克森曾经演示过这种催眠技术,就是可以让催眠对象看到现场不存在的景象。当时艾瑞克森用的催眠引导语是这样的:“我想让你以某种方式看到某个人,一个在你和我之间的人,你已经多年没有见过他了”。
他十分擅长捕捉催眠对象反应,并且善于利用催眠对象心里原本就存在的动力。用间接暗示替代直接指令。
同样的催眠方法,就能很好的套用到李先生的案例上。李先生原本就存在强烈想跟姐姐对话作忏悔的愿望和动机。催眠师催动李先生的内在动力,让李先生在潜意识中创建出跟姐姐再次面对面谈话的机会,让李先生重新拥有了得到姐姐谅解的机会。
人生总有各式各样的遗憾,时间无法在现实中倒流。但通过催眠技术,则可以实现内心世界中的情景重现与事件改写,以此来帮助求助对象修复心理创伤。
如果时间能倒流,或许会有很多人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