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之辩析“原壤夷俟”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59篇。
《论语宪问篇第十二》第43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孔子的老朋友,《礼记-檀弓》记载他一段故事,说他母亲死了,孔子去帮助他治丧,他却站在棺材上唱起歌来了,孔子也只好装做没听见。大概这人是一位另有主张而立意反对孔子的人。
夷俟——夷,箕踞;俟,等待。
朱熹注解——原壤,孔子之故人。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夷,蹲踞也。俟,待也。言见孔子来而蹲踞以待之也。述,犹称也。贼者,害人之名。
以其自幼至长,无一善状,而久生于世,徒足以败常乱俗,则是贼而已矣。胫,足骨也。孔子既责之,而因以所曳之杖,微击其胫,若使勿蹲踞然。
钱穆注解——原壤蹲着两脚不坐不起,以待孔子之来。先生说:“年幼时,不守逊悌之礼。年长了,又一无称述来教导后辈。只是那样老而不死,这等于如人生中一贼 。”说了把手中所曳杖叩击他的脚胫。
南怀瑾注解——这里就是说原壤在孔子的旁边,不知道有一个什么动作,总之是不大像样的。孔子就骂他说,你这个家伙,年轻时对兄弟姐妹不好,没有友爱,一生之中,又没有值得称道的事,人生的成果何在?对人生含糊一世,对自己没有交代,年纪活得这么大了毫无作为。说到这里,孔子就用手杖轻轻敲他的后腿,当然不是狠狠的打,妙就妙在敲他的后腿。是老朋友,没有打他的必要,只是打他人生不踏实,腿跟没有落地,作了一辈子人,只是好比无根的草,与土壤同腐而已。这一段是很有名的,后来常被人们所引用。可是有些年轻人不明道理,就抓住中间“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骂起老年人来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比如钱穆先生注解——相传原壤习为吐故纳新之术,从事于延年养生之道,恐因《论语》此言而附益之。
李里《论语讲义》注解——原壤为什么能和孔子做朋友呢?毕竟他有过人的智慧才能和孔子相交,只是他行的是道家之道,不是儒家之道,他不修边幅,旷达不羁,是个逍遥派。逍遥派是不讲礼法的,孔子是要讲礼法的,所以孔子一边教育他,一边用杖敲他的腿。这段话是寓教化于讥讽之中,也生动地表现了故人相见的生活化场面。
综合以上分析,原壤可能更属于李里所讲的情况。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则论语也对我们作了个鞭策,活着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能让人想念才不白活。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