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懂得反省的人,很难有未来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也难免会犯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的三省吾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多次反省,涵盖了做人最基本的“忠”、“信”、“习”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反省,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不至于在前行的路上迷失方向。
01
认清自己,忠于己心
曾子说的第一个层次的反省,是为人谋而不忠乎?
意思是让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在替人办事的时候有没有做到“忠”。
忠,不是单纯的去执行领导的命令,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忠于己心,不做违背自己内心、违背道德的事情。如此,方能做到忠于人,忠于事,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1952年11月,爱因斯坦收到一封邀请信,是以色列政府邀请他前去担任总统。出乎意料的是,爱因斯坦拒绝了这个请求。
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对待他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的高官重任。”
正是因为忠于己心,非常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所以,无论是怎样的高官厚禄都无法使他动摇。
事实上,爱因斯坦所获得的成功、成就也证明了他确实更适合做科学家。
德国诗人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人生像是一盘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你到底是车、是马、还是卒。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路线,若是不认清自己的位置,一味地乱走,便是对人生的不负责。
大凡成功者,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并且忠于此,长此以往的坚持才换来了他们最终的成功。
02
为人讲信义,不轻易许诺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曾子自我反省的第二个层面,意思是让我们时刻审视自己与人交往有没有做到“信”字。
信是做人的根本,亦是做人应有的态度。
楚汉时期,楚国有一个人叫季布,为人仗义,信守承诺,只要是答应了别人的事,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会想方设法办到。
所以,当时楚国人中广泛地流传着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因为季布曾经追随项羽,多次与刘邦作对,所以在刘邦夺取天下之后,下令悬赏千金捉拿季布,胆敢窝藏季布的,要论罪灭三族。
但因为季布一诺千金的美名广受传扬,没有人愿意出卖季布,就连夏侯婴也出面替他说情,最终让刘邦赦免了季布的死罪。
人无信则不立,人有信则天助;因为讲信用,季布受到了人们的尊重,甚至是在危难的时候帮助他化险为夷。
同样是勇冠三军的名将吕布,先杀义父丁原,后杀董卓,被称作“三姓家奴”。
因为为人反复无常,失信于天下,在被曹操所擒之后,也不能为其所容,最终吊死在白门楼。
人活一世,诚信为重,它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做人的底线。
但倘若真的遇到无法守信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正是反省自我的意义所在。
若是这件事情符合道义,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导致了失信,我们就应该及时解释清楚。所谓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但另一方面,若是通过反省,发现之前的承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主动承认错误,并且以此告诫自己:承诺之前要深思熟虑,不轻易许下诺言,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03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经典: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困局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习”这个层面。
习就是对知识的一个复习巩固与实践,因为知道不等于做到,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曾国藩少年时被称之为笨小孩,除了笨之外,还有许多的陋习:抽烟、好色、脾气暴躁,时常与人发生争执,喜欢多管闲事。
直到三十一岁时,他开始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以圣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有了错误就进行反思与改过。
他不单记录日记自己来看,还邀请亲友们一起监督批评他,正是凭借着不断自省,不断知行合一的毅力,他成功戒了烟,戒了色,最终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
道理与改变人生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而跨越这道鸿沟的桥梁便是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让你从知道到做到;让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04
苏格拉底说:“不自我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人生的每一次自我反省都是一次自我的超越与成长,而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自我完善,都是在向更好的自己靠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有一个自省的心,人生才能无限趋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