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7年后,他总结了这7条经验
工作是一种生产方式。当我们从事生产时,总是期望提高效率,最大化生产成果。有很多前人已经践行过的方法论,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上少走很多弯路。
一、明确组织结构以及自己的职责定位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我们通常在一个组织下,比如企事业单位、社团、小组等,通过多人协作完成工作。这个时候,对组织结构有全局的了解以及对自己职责定位的把握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边界。
具体来说,就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应该如何向上级请求资源,如何和同级协作交互,如何管理下属工作状态和进度。
二、和伙伴协作沟通,推动落地
团队的力量比个人要强大得多,学会如何与他人一起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随着工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已经无法控制好各个方面的问题,所以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各司其职的同时互相配合。
这个时候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划分完模块后,由于领域的专业性,导致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黑洞,实施方案的细节、状态、进度外界无从知晓。
通过会议可以完成主要的沟通工作,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在场的情况下,概述自己负责的工作需要的资源、时间以及部分细节等,让各方心中有数并达成共识。
在具体实施落地的过程中,会需要更多的点对点沟通,这时候可以借助邮件、即时通讯等协作工具,甚至面对面的交谈等方式完成。
这会涉及到沟通技巧和工作心态的问题,受制于内外部种种矛盾,对方可能对你的合理请求无法做出符合预期的反馈。这个时候抱怨也无济于事,只会增长消极情绪。靠谱的方法是积极地协助对方找到问题所在,或者获取更高级的资源来推动落地。
对于己方而言,一方面要注意是否沟通方式或者请求本身不合理;另一方面对于合理请求,也要杜绝主动不作为,甚至故意设坎的消极态度。
三、先思考,后行动,对结果负责
谋定而后动,对完成工作需要的资源、时间有合理的预估,对涉及的利益攸关方有全面的了解,对最后工作成果评价的标准心中有数。经过完善的思考后,再规划清晰工作路径和流程,可以尽可能保证高效和高质地完成工作。
行动通常在计划后面,如果处理一件事情时着急下手,草率行事往往会有诸多疏忽,最后欲速而不达。
对结果负责,或者说工作以产出为导向,是说评价一件工作的结果好坏,应该以最初设定的目标为标准。如果达到或者超出预期,则工作表现出色,反之则是不合格,简言之,功劳大于苦劳。
四、成为你负责领域的专家
每件工作最终都要通过执行来完成,所以执行人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工作结果。尽管从新手到专家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足够的经验,但是有了成为某个的领域的专家这个目标并且主动作为后,可以大大加速这个过程。
成为专家的道路曲折而漫长,需要深度学习大量的领域内知识,需要不断地实践总结形成内化的经验体系,直至点亮整棵技能树。
然而,成为专家后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对工作可以游刃有余,对外可以形成靠谱的合作者形象。同时,保持谦逊,乐于学习会让你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成为更有影响力的人。不断探索未知,本身也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五、管理项目和时间
当有很多工作同时落到我们头上的时候,如果没有合理的安排就会导致混乱,最后工作质量和结果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在时间、精力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的任务调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一段时间上来看,我们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情,但就某一时刻来说只能处理其中一件。我们应该按照优先级依次处理,同时也接受紧急的临时中断请求。
六、善于总结和分享
书籍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重要的助推器,就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媒介,将每一代人类探索发明的成就记录下来,传承给下一代。
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是同样的道理,在工作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善于总结一些规律,举一反三。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在总结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值得发扬的优点,通过“扬弃”实现循环上升。
分享天然是一种美德,无论分享的是食物还是知识、经验和见解。当然,也包括将这篇文章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七、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生活
工作很重要,毕竟养家糊口全靠它。但是,它不是生活的全部,更多的时间我们是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
平时下班也好,周末假期也好,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家人,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外出游玩,一起分享工作中有趣的见闻。
身体也非常重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天精力充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所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诚不欺你。
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道了以上几点建议,并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多少好处,毕竟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懂。
但是,这并不影响你预览一下这些可能会发生在你身上的未来,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你会发现确实如此所言。
作者微博/微信 @Ceelog,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