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文史赏析

2024-09-26 贵州赤水丙安—当年拉开红军四渡赤水序幕的地

2024-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致敬中国工农红军!

                                                 致敬伟大繁荣昌盛的祖国!

【以下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丙安古镇历史悠久,现有史料记载,丙安在明朝万历二十九年设立行政区划(当时丙安场为仁怀县河西里第一甲,而古仁怀的治所就是设在距丙安12公里的复兴场),但从所处的重要经贸、交通、军事等重要地理位置,以及与秦汉时期的土城“兵站”、穿风坳古驿道、赤水河水路盐道和宋代复兴场古厅县治所的紧密关系,足以佐证古镇形成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丙安古镇存古建筑大体成型于明末清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物产经贸、交通运输、社会生活的特定历史风貌。

        视频:2024-09-26 贵州赤水丙安—当年拉开红军四渡赤水序幕的地方

        丙安古镇位于赤水市中南部,东与葫市镇接壤;南与两河口乡相连;西与复兴镇共界;北与旺隆镇相邻,赤水河依畔而下,习赤公路至东向西穿境而过,是赤水联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 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镇为中心的丙安风景名胜区是赤水八大景区之一。

        丙安古镇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建造在河滩岩石上,被誉为千根柱子支撑起的古镇,有着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是当年拉开红军四渡赤水序幕的地方。古镇背靠群山,三面环水,建筑上斑驳陈旧,散发着古朴的韵味。古镇内有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展示了红一军团在赤水黄陂洞、复兴场之战的历史。丙安古镇与镇远古镇、隆里古镇、青岩古镇同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

        丙安古镇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

        丙安纤道位于丙安乡丙安村赤水河丙滩段,始建于清代,东西走向,西自双龙桥,东至新丙安大桥,长约500米,保存较为完整。整条纤道均用80乘40厘米左右的石板铺成,由于年代较远,石板有所残缺或断裂,棱角圆润。在纤道旁的岩石上,分布有两个古时栓船用的圆形石孔,直径为15厘米,栓船柱一根,高80厘米,22厘米见方,纤痕一处,长19厘米。由于当时丙滩为赤水河商品运输及物资集散地,该纤道因当时赤水河盐运及物资运输而形成。

        丙安古码头遗址位于丙安乡古景社区,形成于明末清初,面积约600平方米。古码头有一总长为63米的石梯,因山势而建,宽2.5米到1米不等,蜿蜒向上,直通古镇。石梯与古码头连接部分为扇形月台,通宽为6.3米,半径为3米。月台前面是河滩沙地。月台北面3米处有一大块岩石,岩石上凿有鼻孔,用于栓船之用。此码头为水陆码头,所有货物均由此卸货上岸,是赤水河盐运的重要码头。

        双龙桥位于丙安乡丙安村正安组一条河沟入赤水河的河口,始建于清代,面积约120平方米。双龙桥东西走向,桥长368米,宽1.7米,水面至桥面高3.2米,河中有九礅,礅宽3米,桥面分为九段,每段均为长4米,宽0.85米,厚0.5米的条石铺砌,中间两礅凿有一雌一雄两条龙昂首向上流方向,龙头高出桥面1.1米,桥中间另外三墩上有被破坏的雕刻痕迹,据附近居民讲是狮子造型,文革期间被打破丢弃河中,两端桥长14.4米,东端桥长3米。

        丙安村古寨门分东华门和太平门,分别位于丙安乡古景社区东端、西端。清代所建,面积25平方米。为拱形石门。东华门高3.1米、宽2.2米、厚度为1.2米,另有木门两扇用于关闭寨门之用,单扇木门宽为1.2米。太平门高2.4米、宽2.3米、厚度为1.5米,出寨门向西下坡是一条总长63米的石梯,每梯长1.7米、宽0.3米、高0.15米,右侧有高为0.7米的条石护栏,呈阶梯型向下延伸通向古码头。

        一轮朝阳正好照进城门,一河赤水也尽收眼底,朝向正东方的东华门是观日出和赤水河的好地方。建于20余米高悬崖峭壁上的东华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固若金汤和雄伟奇险。

        伴着涛涛赤水河,伴着涛涛赤水河,东华门见证了战争杀戳和纤夫的辛酸。南宋袁世盟平蛮,明朝李化龙平播,石达开部属犯境,民国时川黔军阀争斗等,均在丙安留下了血的记忆。

        据说,夜深人静之时,可以听见东华门外一阵阵惊心动魄的响声,如于军万马在攻城,如守城兵勇在呐喊。

    (来自丙安古镇导游简介)

        “一年一度开酒日,又是船家亡渡时。”此乃丙安烧坊在清朝同治年间的盛况写照,亦是赤水河两岸旧时酒文化流传至今的佳话。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专寻而来,为丙安古镇撰文赋诗,丰富了古镇的文化内涵。如清代仁怀厅同知陈熙晋夜宿丙安写下了“树杪炊烟夕照收,无端风雨落床头。客心摇曳青灯里,一夜滩声撼小楼”的诗句流传至今。

        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位于赤水市丙安乡丙安古镇,紧靠赤习公路,距赤水市市中区25公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军委作出途经赤水县境,在四川省泸县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北上抗日的决定。1月24日,红一军团进入赤水县境,25日占领猿猴场,随即兵分两路夹击赤水县城。红1师在师长李聚奎、政委黄苏率领下,沿赤水河右岸大路向古葫、旺隆方向前进;红2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下,从猿猴场下游约5公里的陛诏渡河向丙安、复兴场进发。红2师占领丙安后,将师部设在丙安。26日,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进驻丙安,将指挥部设在一王姓地主住所。27日凌晨,红2师打响复兴场战斗。由于川军不断增援,战斗失利,红2师退守丙安。是日,按照朱德“一军团部及二师主力集结猿猴地域并准备28日参加战斗”的电令,红一军团军团部及红2师向元厚方向回撤,当晚宿营于元厚。

         解放后,在土地改革中将王姓地主住所收归政府管理。2005年3月,丙安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点之一。2006年5月,赤水市政府将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辟为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供游客参观。2008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对其修缮,将“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更名为“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

        丙安古镇地处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县城,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当红军在遵义休整期间,四川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刘湘,在四川泸县设立川南“剿总”,加紧部署长江防务。调整川军一十二个旅三十六个团的兵力、堵截红军入川。1月中旬,川军第一旅章平安部、第十三旅达凤岗部进入赤水县城河对岸的四川合江县九支镇和邻近的先市镇一带,修筑工事、警戒赤水河下游一带。1935年1月25日至29日这段时间里,红一军团在赤水境内转战元厚、旺隆、复兴等乡镇的地境,发生了黄陂洞战斗、复兴场战斗、风溪口搭浮桥渡赤水河、红一军团军团部进驻古镇丙安等革命事件。

        下图中为太平门,即下寨门,即是通往上图渡口长征铁索桥的通道。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的古道上重要场镇,是商贾云集的重要场所,场上客栈、饭馆、茶馆比比皆是,好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更是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乃中国西南滇、川、黔三省地区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的夜泊之地,其时沿岸酒肆和酿酒烧坊林立,商贾如云。赤水河是中国最著名的“美酒河”,两岸民间自古酿酒。据汉文献载,公元前135年西汉年间赤水河就酿造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赤水枸酱酒。赤水传统特色的地方名酒就是以“丙安烧坊”为其注册商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