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亦舒
亦舒这个名字,具体已经记不得从哪里听说,潜意识里觉得应该是跟张爱玲一起的作家,又不及张有名。今日得知,她还是张的粉丝。
她的作品,今天是第一次读。所以我没有评价的意思,只是想记录下这次认识她的经过。
其实在图书馆里,她的名字总不时跃入眼帘,我从来没把她收回来过。这次去寻找三毛的时候,越过她看到了林夕,我心目中的大音乐家,那个歌词王子。学生时代喜欢的歌基本上都是他写的,那些深情的,沧桑的曲调和着直击心灵的歌词。那时主要是听,一首好听的歌总要看下作者是谁,每每用不出所料,写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林夕。对他这个幕后的大音乐人很是心生向往和羡慕,觉得能写出那么经典歌词的人该会有一种怎样一种不同于凡人的思想呢?虽然后来不怎么听歌,看到他的名字依旧感觉那么温柔,会撬动心灵某一处的记忆。是那个林夕么?顺手翻了简介,很简单:以前专心于音乐,现在专职写字。
那么,应该是他了。
我打开,想从一篇文章中窥出那个总是仙乐飘飘的灵魂。是一篇篇随笔一样的小散文,写了自己的生活,自己读的书。谈到亦舒,说她都是点到为止,并不太多去刻画,读起来毫无压力,适合用来放在床头,闲暇和睡前读一读,特别放松。我不正需要这样一本书吗?这几句话,一下子印在了心里。
旁边是一本《我的前半生》,想到自己,不妨抽出来看看,应该怎样叙述这个中年人的必经之路?只一开头,便恍觉是一部熟悉的作品,及至看到唐晶,才意识到,这就是那个火遍全网的电视剧。以至于我这个没有看过的人都对此有所耳闻。我翻了中间,又看了快结尾的部分,竟然都能很快接应上。已经能感受到那种大快人心的振奋,不火实在说不过去。虽然没看结尾,我相信她一定会收获属于她的全新的爱情和家庭。
我带回了一本《喜宝》,也是不知道映入过眼帘多少次的名字,回来一口气读完。对她总体的印象是:一本书竟然可以差不多全部是对话的形式。从头至尾,特别是急匆匆翻看的前半生,整个场景热热闹闹闯进来,让人无端跟着激昂起来。确实是每个人着墨不多,但都能看出属于每个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