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5

2017-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Aprilday_15ac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心即理,心即是天理。人的心都只有一个,之所以表现出为善与为恶,在于这个人有没有守住本体,也就是有没有失去天理。心性即天理,一念起而万物生,外在的事物都是会发生改变的,而守住了心性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磨炼一个人心性要从小事做起,尤其是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发生的时候,是最考验一个人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自我觉知的好时机。先生以父亲爱儿是人间最真切的情感,但是天理也有一个中和之处,过分就是私意,表达了天理的中正,中庸之道。事物发展的本身有自己的规律,多一丝少一毫都是人为的增加了个人的私意在里面。约束一个人的行为比较容易,而约束一个人的私意却很难,守住一个人的本体是一件漫长而需要不断觉知不断坚持的过程。然而立志用功就像是种树,我们能控制的只是我们去不去种下种子,如何去灌溉栽培,而不能控制它自身的生命力。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要求结果,这样单纯的要求结果是逐物的行为,而物常变,天理唯一。大概只要学会开始就好,学会开始,坚持,觉知,定能“下学”以致“上达”。“定者心之本体也,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定,是心的本体,动与静,是本体在不同境遇是的具体表现。因为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冲动,所以一直追求情绪上的静,希望自己能够遇事冷静,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觉得我想要的一直是内在的定,而错误的追求着外在行为上的静。心即理,只有内心的定才能顺应外在的变化,而不是要求外在的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