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文竟恸哭失声
2024-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昨天中午,当我在办公室续完《老家梅江,我空手而至》一文后,竟然恸哭了,时间长达二十多秒。今天静下来分析原因可能是文章中涉及的人物,那些可视为与父母亲同等地位的二舅舅、三舅舅和亲家公、亲家婆以及两次请我与本市文学同仁在他家中吃饭、把文学创作当作毕生理想、已完成自传式长篇小说与梅江民间文学集的祝曙球老师。他们对我的关怀、寄予或者心存更多希望,总因自己能力不足、无以为报而“收场”。
农村百姓苦,生长在山区半山区墩头盆地上的农民更苦。原兰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耀桂曾对我说,在当经委主任时,一定要把丝绸总厂布局到梅江区,且与经委合资创办。为什么?一是梅江区百姓太穷,不布局工业企业,永远富不起来;一是梅江区农民精耕细作,没有冬闲田没有荒地,大地一片绿色。就差没说郁郁葱葱了。
马蹄形田。(采自网络)自此,我结合自己曾当过两年生产队小队员的经历开始分析老家梅江精耕细作背后的更深层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人多田地少,且马蹄田多。我出生地高畈村好像只有人均0.8亩田,一亩都不到。小时候,虽然也知道临近塔下脚与潘宅之间有黄田畈,且该田畈取梅溪水方便,但除此之外就是垅田、梯田。垅田泥深,水稻容易倒伏,梯田需提水灌溉,十旱九丢。没办法,农人只能在复种、轮作、种田绳豆等诸如粮食的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让家里人少挨饿少吃番薯丝饭、番薯粥、玉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