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你所不知道的艺术家蜕变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9470837/03f70cfc4edc43f3.jpg)
人物简介:
林大叶
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和指挥。第六届乔治·索尔第国际指挥大赛冠军得主。
![](https://img.haomeiwen.com/i9470837/032528e935dc9a25.jpg)
才华的陌路
放眼中国,只要是来钱快的行业,就大部分是肮脏的。只要是资本疯狂涌入的行业,很快就是肮脏的。
娱乐圈就是一个神奇的圈子,这个圈子外行人看着圈子里的人,光鲜亮丽,风光无限。私底下物欲横流,充斥着人性最大的自私,欲望肆无忌惮。之前批评了一个导演,只会烧钱和人海战术。这个导演没成名之前还是有追求的,导出了好几部不错的作品。人就怕出名,出名了就可以放纵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娱乐圈,漂亮的女人多的是,大屁股,大奶子的,让人垂涎欲滴。钱,多的是。戏子当道,英雄落泪。
娱乐圈定律:不出名的时候追求艺术,出名了就跟着欲望走了。
认识不少真正追求艺术,遵从自己内心的音乐家,很少说自己是娱乐圈的,提到娱乐圈大家避而远之,仿佛在说:贵圈真乱。
真正能静下心来做艺术,发展音乐的人,很少,林大叶算一个。
心中藏着朴实的梦想
深圳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和指挥叫做林大叶,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按照他心中想法来做事情的人。他要把交响乐这种高雅的东西,走入寻常百姓家。让高雅的东西不再陌生。
有朝一日,你陪着亲人,舒适优雅的坐在音乐厅,竖起耳朵好好的欣赏美妙的音乐。和音乐一起共鸣,一起感受歌曲中的灵魂,随着音乐荡漾在美妙之中。看完以后,你再满意的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好音乐。这是林大叶想看到的场景。
性格的双刃剑造就人生的两面
出生在音乐世家的林大叶,自小就是个很坦荡的人,对自己的缺点优点也很了解,谈起缺点也是不避讳。他说道自己是一个在性格上相对来讲是有缺陷的人。
历史上很多有才华的人性格都有缺陷,似乎验证那句老话:上帝是公平的。歌德怕死、达芬奇多疑、大仲马古怪、毕加索胆小、俾斯麦迷信、马克思大手大脚、安徒生敏感脆弱;阮籍狂、刘伶丑、米芾痴、唐寅风流、辜鸿铭怪。哲学家叔本华不信赖人,也不相信上帝。他的座右铭是:“信赖恐怖胜于信赖信仰。”
林大叶的缺陷就是比较偏激,比较极端。特别是在音乐上处理,就浪漫主义的作品也是比较擅长去表现这种。我们知道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的时候,大家都是非常强调个性的,在那个时代每一位作曲家都是个性的贲张,或者是在这样完全宣扬个性的这样的一个时代,你可以很快地去表现大悲!然后,马上抽离出来,又表现就是大喜!
在音乐表现当中,这是一个好事情,但就是在生活中在一些日常的这种乐团的工作当中,可能会给别人带来比较大的这种压力。
比方说就在排练当中的时候,就是说当林大叶完全融入在音乐当中的时候,某一个声部或者是某一位的音乐家,他始终是达不到他在那个音乐上的这种点的时候,他会非常暴躁!这种暴躁是有点歇斯底里,是突发性质的,会让人觉得哇,至不至于要这样子?恰恰在林大叶看来,就是说在那一时刻、那一点,才是他自己,是很难控制的自己。也恰恰这一点缺陷让他在音乐的路上取得的成就高于常人。
同样,也是林大叶这种偏激的性格,让他在年轻的时候吃了不少生活的苦。
做为一个刚刚留学回来的,你去坚持像德国人那样的一种音乐的纯粹,否定当时乐团的那一套,认为当时乐团做的是一件错事情,是短视的。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义正言辞,好像是为了正义而什么,但是林大叶很快发现按照自己受教育的那一套来操作乐团很难生存下去了。
或许是那个时候刚刚回到国内,意气风发,激情澎湃,在林大叶眼里这个世界上除了黑和白,没有别的颜色,不应该存在灰色的地带。
很快他败的一塌糊涂。陷入了一种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面,困住了。
这可是他满腔热血灌注的东西啊,尽全力想把西方德国最先进的东西都拿过来,为什么有的时候会不被人接受,甚至会被人误解,觉得林大叶好像是在搞事情。
但是这种困惑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觉得这个是需要自己去反省的事情,并不是说问题不在于别人,而且是在于他自己。
为了更好的探索自身的问题,林大叶就在那个时候决定短暂的先离开深圳。
飞机向着天空升起,望着逐渐升高的地面,林大叶仿佛挣脱了地上的树根的缠绕,轻松了许多。
刚在深圳交响乐团工作了两年的林大叶离开了深圳。
他回德国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杭州爱乐乐团任指挥两年,又在广州交响乐团任指挥五年,最后到上海音乐学院执教。
有人说他不会回来了,也有人说他不可能回来,毕竟这是个让他碰壁的地方。只有林大叶知道,他一直没有逃避这个问题,他即使离开了深圳这个地,他面临的问题不是深圳,而是他自己。
从个人的这种成长的角度来讲,林大叶要的就是说去寻找一种答案——为什么他的满腔热血反而有的时候会起到一种不好的作用。
林大叶很清楚,想要寻找出答案,你不离开一个现有的这种环境,你可能很难找到这种答案。
短暂的离开是为了明日的启程
2016年,林大叶再回深圳来的时候,他已经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从一个楞头青,从一个愤青变成了一个懂事的人:一切都得从实际出发的转变。为人处事变得顺利很多。
他明白了想要去改变一些既有的东西,不能直接的否定他。因为那样的话,你要费的力气太大了。你先要肯定他,然后按照他的这个方式去做出你应该有的这种贡献和能力。显示出你的能力,然后别人愿意接受你,接纳了你,觉得你的话语有分量,慢慢的就会有人愿意听你说,然后你再一点一点的慢慢的潜移默化去改变他。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别人并不是说去排斥你的想法,你的方法能够帮助乐团起作用,别人是愿意很积极的去配合你。
林大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他的老师给了他一个很大的启发。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很经典的话,林大叶一辈子都会记着。
当时在上课的时候,林大叶很难理解某一个作曲家的作品。老师说,大叶你不要去惧怕它,它距离我们才300多年,你就觉得很难理解。你天天理解的都是距离我们几千年的伟大的思想,而这个作品距今才300年,按道理你理解他根本不在话下,为什么你现在觉得难呢?你不要去惧怕它,你要去接受它,慢慢的你才能够去消化它。你如果自己先去屏蔽掉它,你觉得它离我太远,就是先自己给自己关道门,那你永远不就不会去接受它。
老师的这次教育对林大叶的启发特别特别的大,从此以后任何一个他看上去觉得非常难懂或者什么东西,他先不是去排斥它,而是站在一个高度,承认这个可能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的,而不是说马上解决。慢慢的林大叶能够为人处世也做好,事情也顺利很多。
经历了洗礼,更坚定了梦想
深圳交响乐团是个城市交响乐团。它虽然可以成为亚洲一流或者世界一流,但它的服务对象不是别人,是深圳市民。我们所要追求的这个一流也是希望让更多的深圳市民来去欣赏交响乐,来承认它的这个地位,它的这个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服务于深圳市民。
林大叶把自己学到的道理运用在扩展交响乐的市场上,先让市民喜欢,不断的去让市民喜欢,然后当市民觉得就是说。在他的生活中,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可能就会去主动去买票去听了。
深圳交相乐团在林大叶的带领下也越做越好,越来越深受百姓的喜欢。我们也见证了一个天才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