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随笔(四十四)——《海上花》
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 写于吉大南校中心图书馆
昨天晚上我终于把张爱玲译的国语版《海上花列传》看完了。回想整个阅读过程可谓是行进如弛,一回接着一回。光顾着解锁这些女子们的结局,也不知遗失了多少细节,错过了多少血泪。等我补补课再来,首先得好好研究一下吴语,实在太难懂好不好,从我口中念出来的对白总感觉不对劲。可怜了我这东北人,楞装吴侬软语,根本着三不着两。
刚开始,想着看翻译版未免有点隔靴搔痒,索性就看吴语版的好了。没想到看了二十几页实在受不了,进度太慢,我看一句对白多半得对照一下张译版。吴语语气词实在太多,还有倒装。而且一百年前“把势”(狭邪者,勾栏也。狭邪小说之得名,始于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六章《清之狭邪小说》将自唐始以迄民初,记载叙写倡优生涯的文字归入“狭邪”一类。海上花中称勾栏,青楼为“把势”)里的生活场景根本就是另一个世界,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得好好推敲。望文生义只能大异其趣。幸好张爱玲时不时解说一下,否则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跟个铲头似的(海上花中指称对方傻)。
后来我更是找来侯孝贤版的《海上花》电影对照来看,找找原滋原味的感觉。之前听许子东老师在节目上说看《海上花》睡着了,醒了再接着看,看完再睡,睡完再看,努力了好几回都没看完。我就不信邪看能不能给我看睡着,就找来看了看,强挺着睡着倒没睡着,生生无聊了两个多点,那也真是难熬,而且好些地方看不懂,不知道在干什么?
整部电影真可谓是既无聊、又平淡、还悠长。无聊——各种对白、喝酒、划拳、吃饭,就算不能催睡着,也得审美疲劳。平淡——不管是睡觉还是溜号,回来再看还能接得上。因为故事结构都差不多,“倌人骗客人,客人骗倌人”来回骗。悠长——一个长镜头十几分钟,整部电影就是切换了几个超长的长镜头。
看完书,再看就好的多,好些地方都能勾连得上,就不会特别突兀。对每个人物也能有更多的理解。他们从冷冰冰的书本中走到声色形俱全的荧幕上,仿佛我们也身在其中,站在他们身后静静地看着他们声色犬马,纸醉金迷。
不管是看完电影还是读完书,总觉得这里面还有好多需要我们解密的地方。这些女子值得我们去挖掘呈现她们不同寻常的一生。比如《海上花列传》里篇幅很少的“琪官”,有说作者通过“琪官”“瑶官”这两个角色,揭开了古代家妓的冰山一角。
“琪官”看她的名字,我们就能知道她是一名伶人,平湖齐韵叟家养的戏子。尽管是声势显赫的齐大老爷家的戏子,但是戏子总归是戏子,下九流就是下九流。“琪官”还不简单是戏子,而且是齐大老爷的家妓。在一笠园里,她是主不主,奴不奴,姨娘不姨娘,倌人不倌人,戏子不戏子。她只是齐老爷豢养的一个宠物。(目测齐老爷有洛丽塔情节。洛丽塔电影中文译名什么来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实在太贴切。书中还有情节是客人把酒杯放在倌人的小鞋喝酒。想起来圆桌派有一集说道,恋足癖文人(元代杨维桢)用侍女鞋子喝酒,洁癖好友(倪瓒)恶心得拂袖而去。)
刚搜了一下,这种“鞋杯”喝酒的方式还有个挺文雅的名字叫“撷履飞觞”。一般粗人可起不了这样的名字,比如郭靖就不能够了,黄蓉还差不多。“据说清朝文人方绚客居广平时,朋友李国学宴请,招妓女陪酒。席间一个客人脱下妓女的弓鞋,将酒杯置入其中,有人争着用“鞋杯”喝酒。李国学说:“弓鞋如月,予有一小令,即名拈月。不如令者,饮一鞋杯;不愿饮鞋杯者,酌以大斗。”也就是说,说错酒令的,就要用“鞋杯”喝酒,否则就喝一大斗,桌上客人都同意。席间大家兴致很高,直到醉醺醺而罢。“撷履飞觞”(大多用妓女的鞋子)这种游戏在清朝比较常见,诗人林若抚曾在南京与朋友雅聚,朋友捧出“鞋杯”助兴,酒后林作《鞋杯行》歌咏此事。”——摘自百度
回到“琪官”这里,我们也多亏花也怜侬,才能在他笔下窥到“琪官”几丝踪迹,而她背后的无数“琪官”就只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没有半点声响。人生的复杂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不要过早下结论,那不是你的人生,就算是你的人生,你又能确定你到时候真会如你所想的那般吗?
据说海上花中的华铁眉就是花也怜侬,金瓶梅中的应伯爵就是兰陵笑笑生。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曹雪芹。尽管这种说法比较粗暴,但是没有经过一场繁华虚梦,这些小说万万是写不出来滴。作者就算不是这声色犬马中的翘楚,也定然在这纸醉金迷中忝居其末。就像那颗青埂峰上无才补天的大石头,下世经历一遭,整满身刺青回来,非得让人家一僧一道抄了去传于世人。你这是九阴真经是咋的,还贼长一百多回。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正在写这么一部奇书呢?供百年以后的人们观之。(你可别跟我说现在的电视剧,那些没有进过京的编剧们只会编出皇帝都是挑着金扁担的情节。无端让人笑掉大牙。)
本来我是想多说两句这些处于海上繁花中的男男女女,也看了几篇其他人的文章,但是总觉得差那么一点,所有的言语都像在隔靴搔痒,空之又泛,缺乏一种力透纸背的敏锐和澄澈。所以目前本人深感水平差太多,还是不要瞎言语为好。多看看老师的著作《大观红楼》,那个言语行文的流畅。如果能不睡觉的话,我觉得我能一直读下去。这也告诉我们,如果你读一本书,觉得很痛苦,不要光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很有可能是作者自己水平不行还来祸害别人。如果是译文的话,就更有理由怀疑译者是不是在尸位素餐了。
所以,我也是够不地道的,总是在朋友圈祸害你们。我的垃圾文算是写得差不多,以下引的是欧丽娟老师新书《唐诗可以这样读》中的一章。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到Cousersa App上搜“唐诗新思路”。
当我刚开始看《海上花》,脑海就中时不时蹦出几句高中早就背的滚瓜烂熟的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那些长三堂子里的当红倌人同那个一千多年以前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何其的相似。
欧老师全书一共分析六首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维《杂诗》(其二)、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杜甫《月夜》、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这六首诗都是我们曾经学过或读过熟的不能再熟的诗,或许正是因为熟,熟到不在意,熟到自以为已经对其完全了解懂得。但是你可曾想过你所谓的了解是否就是真的了解。这句话好像绕口令,又好像子非鱼。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吗?当有一天你发现躺在身边十几年的熟的不能再熟的那个人,自己却从没真正了解过的时候。你会怎么样?绝望,伤心,无感……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心脏承受太多,还是早点努力认真地去多了解一些吧!所以我们先从这几首熟的不能再熟的诗开始,看看我们是否真正了解。淘宝搜索“唐诗可以这样读”下单就行。
这边引书中之五精明世俗的诗魔——中唐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章,来描摹一下那些女子们的立体画像。
琵琶女的新造型
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心中所产生的第二个疑惑,就是琵琶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大部分的人说她是一个很不幸的可怜女子,被社会所压抑而沦落,我却并没有受到感动而同情她的感觉?原因又在哪里?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花很多时间,包括对这首诗的仔细分析,以及对人性的更多认识,然后才能对这些疑惑提出清楚的解答。
下面我们就从这首诗的第三段开始分析,这一段是琵琶女的自传,琵琶女弹奏结束之后,便现身说法,开始回顾自己过去的一生。……(对“自传”的阐释)
换句话说,《琵琶行》的第三段正是采取完整的自传方式,以琵琶女的个人独白来重新表达其生活历程,并呈现出她对过去之我的生命批注与自我诠释。因此,琵琶女存在的真实性与其生平遭遇的精确性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从她上了年纪后如何看待时光流逝和生活意义的角度,就可以看出琵琶女的人格造型与心灵特质。
到底琵琶女是怎样定义她的人生的呢?她觉得她的人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这个存在的意义在哪里?从这个角度来把握,究竟琵琶女所在意的、念念不忘的、构成她的过去的最重要的事件有哪些?请看一下,她注意到的事实是什么呢?
琵琶女的成长与天赋:名门意识与一流才艺
第三段从“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开始,展开了自传的陈述。就琵琶女的成长与天赋而言,无疑地,琵琶女是一位“才伎”,身为一位长安名娼,琵琶女因才、艺、貌兼具而列名于教坊籍,……(“外供奉”)
所谓的虾蟆陵,是京城里的精华区,为什么叫虾蟆呢?这其实是由一个错误所造成的音转,慢慢沿袭下来的地名。……(“虾蟆陵”)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这段自传中出现了两个京城中的地名,一个是“虾蟆陵”另一个就是“五陵年少争缠头”的“五陵”。五陵是什么意思呢?五陵,也就是五个陵墓……。五陵等于是权贵集中地,豪门巨族会集的地方,成为长安的卫星城市群。那五陵年少是指哪一种人?当然不是守墓人的儿子,而是指贵胄子弟,贵胄子弟往往会变成纨绔子弟。
由此可见,“虾蟆陵”“五陵”这两个地名原来有这样的意涵,这就可想而知,琵琶女对自己定位在哪里了——她“自言本是京城女”,京城本来就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最为富贵的名利场,并且还是住在虾蟆陵这个长安的名胜所在,周围的人都出身五陵贵胄,等于是中心中的中心,这当中就有对自己的位阶的一种高度自豪。当然,这个自豪绝对不是她出身贵宦豪门,而只不过是出身于一个名动公卿的地方。虽然名门是出自诗书之族还是出身于风流薮泽会非常不一样,但任何一个领域都有高下之分,也就会产生个中翘楚,在风流薮泽也就是青楼的世界里,从出手的大方与消费的高低等来算,就可以模拟数一数二的名门。
因此,琵琶女仍然流露出高度的名门意识,她的自我定位是出身于最繁华、最富贵的天下中心。可以说,琵琶女为什么要把她的籍贯、她的成长居住地一再强调、加以凸显的原因,就在于一种名门的自豪;同时也要注意,这个京城的意象,事实上同样带有一种虚荣的名牌意识在里面。……太多,具体见《唐诗可以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