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末拜佛之旅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说来纯属意外,朋友的周末拜佛之旅被放了鸽子,于是我成了那个补位的人。一个周末过下来,倒是有些不一样的启示。看着汹涌的朝拜人群,抛开信仰不谈,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科学原理和经济原理的事情。仅就得到的几点启示,进行一下分享。
一,概率事件。许愿,是否应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概率性事件。举个例子,周末两天有10000个人来许愿,那么灵或不灵的概率就应该是各占50%;然后这灵了的50%就是5000个人,第二年又回来还愿,继续许愿,同样的,灵的概率依然是50%;到了第三年,这灵的2500人,继续来,继续许愿,那么灵的概率还是50%。算到这里,已经有1250人,是连续三年都应验的啦。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更加虔诚的来这里继续拜佛,并且会告诉周围的所有人,这里的佛最为灵验。更会有大批的人蜂拥而至。所以,对于一个佛教圣地而言,根本没有宣传的必要,来许愿人的基数越大,口口相传的宣传力度也就越大,自然香火旺盛。当然,去的人,都希望自己是每一次的50%。
二、仪式感。可能是我没有接触的太深,所以不明白,为什么进个寺庙还需要导游。想着只是简单的烧香,祈福。可事实是,只要你在里面站一分钟,观察一下,就会觉得,烧香,是个特别讲究,特别有仪式感的事情。从进门开始,导游就会告诉你,应该先抬哪个脚,先拜那个菩萨,拿香应该是哪个手在上,要放到什么位置,拜的时候,心里要默念人物,地点,时间,愿望,以及愿望达成以后会如何等等,更有甚者,求平安的还要报上车牌号码。拜的时候,要拜了正中再从东边开始拜四方,拜完了要围着香炉顺时针绕圈。诸如此类,等等。无不体现了对待此事的慎重,心存敬畏。想要应验的人,自然是不会怠慢,全程照做,无比虔诚。
三、定价技巧。去的地方,是一个著名佛教圣地,已经是一个景区。在价格方面,进景区前,购买一次门票,然后每个寺庙门口,还有香花劵(门票),定价在3元或者5元。那么在寺庙与寺庙之间,还有交通车,票价5元或10元,车程基本5分钟,且还不是到寺庙门口,下车继续需要步行一段距离。有没有发现,这个定价其实是很高明的,所有金额都在5元上下,这样大家对金额就没有敏感度了,掏钱很爽快。还有一个特殊的属性,就是这个钱是用来给庙里的,自然掏的也很乐意。关于景区交通,别的景区是采取的通票,但它不是,他是指定在几个特别有名(灵验)的寺庙,并且具有不同属性,比如这个求子,那个求事业,另外一个求平安,诸如此类。但凡去的人,当然会各个菩萨都拜嘛,那么这些钱,也是自然会花的,而且,还花的心甘情愿。这些,都还没算上香火钱,因为那个主观意愿比较大。这样算一圈下来,进入这个景区的花费,除了门票以外,至少另外有50以上的消费,还不包含住宿和饮食。这就是怎么让你花了钱,还能花的心甘情愿。当然,并不是每个景区都可以做到这样的,必须有特殊的标签属性。
以上这几点,就是对于此次周末之旅的一点感悟。要声明一下,仅对事件进行一个简短分析,绝没有任何对拜佛事务及佛祖的不敬。希望给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