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写不好作业,难受,不想写了。"1月2日晚上10:30,在广州上大学的女儿发来微信,还配有一张哭的图片。
"啥作业,交流交流,或许会有灵感"我回女儿。每每女儿思路打不开时,我们娘俩互相交流,切磋,写完作业后,女儿都会有新的感悟,而且往往自己感觉最难写,经过千难万苦写好后的作业,最后老师都会给女儿打出很高的分数和很高的评价。
女儿发来“版面设计,太难了,难受”
“网上查查,读读闲书或许都会给你创作的灵感”
“我今天看了一天的书,我打算用睡觉来麻痹自己,好难受,唉!”女儿发来这样的文字。
“也好,休息休息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我支持女儿的行为。
第二天中午11:56女儿发来微信”我好难受 ,太难了“同时还配有图片。
看来,女儿真遇到坎了,我打过去电话,女儿说:“周一就要交作业了,可我写不出来啊。”
“你们同学都写出来了吗?”
“嗯,他们都写出来了”
“你翻看翻看他们的作业。”
"他们写得也不怎么样。"
“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按照作业的步骤,每一步都写,写的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然后完成就行了,不必要那么完美,总觉得这样不好,那样不满意,会很累。“我提醒女儿。
“要不,咱不说作业的事了,妈妈给你讲个发生在我们家里的笑话吧。”我讲完我们家里的笑话,听到了女儿像往常一样的笑声,我提着的心顿时轻松了许多。
此时的我真后悔竟然没有女儿辅导员的微信,此时我该和辅导员联系,把女儿的情况反馈给她,最起码,有这么多人关心着她,也许这是我们家长能帮助孩子做的事情了。
此刻我才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高校的孩子,研究生,博士生,名校的孩子会因为论文,因为学业压力大而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甚至走向一条不归路。多年的求学道路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不管怎样都走了过来,今天遇到的问题,一定还要像过去一样漂亮美丽的翻身,可是有时候,或者某个方面我们自己就是做不好,就是要学会臣服,可是多年来的求学路,因为从来没有臣服过,不会臣服,内心过不去的那道坎就这样深深地陷了进去。
周一早上,女儿发来微信:“昨天晚上我写到夜里三点,作业还是没有写完,今天上午我没去上课。”
“不必要那么完美,作业做得不好也没什么,学会灵活变通一点,向专业老师请教,不去上课没什么。."
还好,女儿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变通一下,不重要的课无关紧要,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休整一下自己。此时的我真正明白一个家庭和孩子链接亲密的程度是多么重要,一个孩子在自己苦恼,困难时,愿意和自己家里的人说说,这是才真正是一个家,我们看到那些在外面出事的孩子,出事了,家人还不知道孩子怎么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件啊。
周二上午10:30女儿发来微信:”喜大普奔,普天同庆 我的版面设计课作业做完了"还发来开心的图片,她把自己的作业到我们家群里。我淡淡地说:我看不懂,然后又发了一句:只觉得很艺术,很大腕。
“我看不懂”其实是想告诉女儿,你那么下功夫,不一定别人能懂,不必要那么认真,期望我这句话能消消女儿那份认真劲。
女儿的兴奋快乐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被另一种情绪淹没了。
第二天女儿打来电话说:“妈妈,我觉得我的作业挺好,今天去打印店打印作业,看到那些专业的人做得版面设计,那才叫好啊,我忽然觉得我自己好菜啊,我心里很难受,觉得自己可不好,这种感觉很多时候都出现过,我想起高中比如老师评画的时候,我很害怕我的画不如别人好,为了避免我难受的感觉,我采取逃避的方式,然后我就习惯了这样的自己,但是我内心又是很虚弱,我很自卑。
“是的,这的确是自卑,你是在和别人比,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看到别人好,忽然发现自己的不好,然后浸沉在自己不好的情绪中,看到别人好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念头,不再有我不好的那个念头。”
“妈妈,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做不不到。”
“从知道到做到是一个过程,首先是你看到了自己的自卑,看到了自己在一些比你强的人时,你内心产生的念头是:我很菜,而且深陷其中,这是你的第一步,你已经很厉害了,有很多人没有看见过自己。
第二步是我愿意改变,我愿意放弃那样的思维模式,在看到别人好时,我愿意放下我很菜的念头。
第三步:愿意选择新的思维模式应对:我也不错,我已经尽心,我愿意欣赏对方,向对方学习
第四步:接受这个世界的一切,我是我,他是他,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这就是我自己,我本来就这样,感谢自己成为了自己,没有成为别人。“
"那我怎么才能克服我的这个问题呢?"女儿紧接着问我。
“不必要急着克服,老师告诉你一个过河的技巧,你不必要急着想我怎样能过去那条河,而是该怎样生活还怎样生活,只有在生活途中遇到了河,想想老师教给你的技巧,然后慢慢练习,过去这条河,然后你就会慢慢形成一个新的模式。”
“那好吧,妈妈,我这么自卑是怎么来的?”
“你记得我们俩曾经交流过吗?你是爸爸和妈妈这两个家族共同孕育的一颗树上的果子,你的自卑来源最近的是来自妈妈,姥姥和姥爷,来自爸爸来自爷爷或者奶奶。
“妈妈,不是我的问题吧?”
“不是你本人的问题,再向问题更深处,追根溯源是我们老祖宗,我们老祖宗面对大自然是自卑的,面对高山,大河,面对整个自然的种种现象,我们人是自卑的,我们人想办法要征服这个自然,然而人怎能征服自然,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接受自己的渺小,然后和自然和谐相处。
“妈妈,我要背单词了。”女儿释然,投入到了新的生活。
和女儿通完电话,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的电话交流,电话里朋友问了我几专业的问题,步步紧逼,把我挤到胡同里,我看到了我自己不够科学和严谨的态度,我的朋友只是探讨的态度,当时的我却觉得自己很糟糕,很不好,并且陷入了深深地自我否定中。
我忽然意识到我的这个人生模式,当看到别人好,发现自己不够好时,不由自主的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里,我的女儿也沿袭了我的人生模式。
当我看见我的人生模式时候,远在广州上大学的女儿也看见了了自己的这个人生模式。我们母女两个心理成长几乎是同步,确切地说:我成长在哪里,我的孩子就成长在哪里,即使她不在我身边。
我想起了这样一则故事:曾参进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盼儿子快点回来。可是曾参迟迟未归,老人急得团团转,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头。就在这时,曾参在山里突然感到心痛,心想家里肯定有事,一定是母亲盼我回去。于是,他急忙背柴下山,快步赶回家,进门就跪着问母亲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对他说:“家中来了稀客,所以我咬了咬手指,希望你早点回来。”曾参向母亲叩头请安后,便下厨做菜招待客人。
妈妈内心的感受,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会有点滴的感应,所以妈妈的觉醒很重要,妈妈的学习和成长很重要,只要妈妈在学习,在成长,孩子身上流淌的是妈妈的血液,即使孩子远在天边,孩子也能接收到妈妈成长和觉醒的那份能量。
我的孩子要想走得更远,我需要更多的提高,学习,参悟。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每次看到别人的好,然后感觉自己很糟糕,极力想摆脱自己的糟糕,这是不是时时勤拂拭?其实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他人好是他人的,我不够好也是可以的,那就是我,本来什么也没有,也无须时时勤拂拭。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草》这首歌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只有经历了,才真正体会到这首歌的美好。
教育不是让我们成为别人,教育是让我们成为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内心自卑的那堵墙轰然裂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