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也无法伤及的灵魂
老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时不同往日了,不需要亲身经历,拿来就可以用。即便拿不来,张口瞎编也未尝不可。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资讯媒介的多样,信息来源的丰富,已经可以令人眼花缭乱,不可明辨。或许事事求真已经太过辛苦,不如直接拿来主义。
这和“没工作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增加收入”不同,社会热点聚焦在个人和个体,也是有明显的偏重。最近两起比较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打赏骑手200元被网暴致跳楼”和“自购5万元巧克力送校友希望封控管理的同学们收到巧克力后能开心一点被网暴”,给人就很糟糕的感觉。我不知道是否真是人性本性恶毒或者其他什么的,我也不理解是否是真心实意发出的言论攻击还是刻意扭曲谩骂取乐,但从主观体验来看,我也宁愿网络正能量多一点,不管它有多么过于清高、脱离现实。
抛开部分刻意煽动目的言论群体,可能因为网络上隔着一层“面具”所以才能处之泰然为所欲为发表暴力言论。很多年前就如此,现在依旧如此。很多年前类似一句:“连网络暴力都承受不了还上什么网?”的言论,如今依旧打磨着这把“看不见的杀人的刀。”网络实名制,呼声越发高亢。
印象中现在某些国民级社交应用逐步开始推行或测试显示IP地址,或许已经是一个进步了,毕竟实名制依旧会任重道远,甚至以隐私等名义遭到强烈反抗。所以,如何忽略这些网络暴力、锻炼一个健康强大的内心,显得更加有必要和重要。但有些令我佩服人,或许的确是网络暴力无法伤及到的。
例如无论是多年厉害的网络暴力,不管是如何强劲输出,到目前为止或者在可见的漫长的未来,都无法伤及分毫的China Men’s Football Team。这是一块骄傲的骨头,所以已经不是网络暴力啃不啃得下来的问题,它的坚强,早就超越了所有,无懈可击。主观推测,即便是强如小林玉美这般拥有强大替身能力的替身使者,都无法对它们发动替身攻击。
不过想成为他们那样的“级别”对于正常人来讲可能无法认同,难以接受。这个时候,或许就是另一种出神入化的思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这种可以引申出的“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或许也能抵挡住这无坚不摧的网络暴力,这可能就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体现了。
不过同样的,普通人想要有这样的觉悟,也实在太过困难,或者说难以想象。所以对于我来讲,我更希望成为别的,就像是在我朋友圈中,偶有晒照片的朋友。照片和文字都是简单日常,围裙掌灶,春华秋叶,登高俯仰,笔墨书香……平平淡淡的日常,散发出自然祥和的氛围,给人宁静温暖的感觉,安抚躁乱的心境。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应该有更美好和更重要的生活和理想去追求,我们眼睛应该看到的,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那些向着目标不断进取的道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网络暴力的时候,能成为阿Q,眼中能看到自己,那或许也是幸运。有的东西,不去看它,不去关注,或者就真的看不到了,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