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宠简友广场今日值得看

拒绝成长型人——成长解决办法

2021-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阿之的小瓶盖

文/阿之的小瓶盖

上篇你是拒绝成长型人吗?的例子中提示,拒绝成长型人格的形成多源于记忆深刻的童年时期。然而,成长中伴随的深刻经历(广泛存在于青年、成年以及往后的职业生涯中)也会被不自觉地埋藏于心底而形成持久的烙印。这两种情况,都会在未来促成某种特定型人格的形成。说到底,人格的形成,无不源于每个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

在广泛的社会背景笼罩下,一些概念理念,往往已由个体出生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社会风向完全定义好。我们需要更多干预的是对个体生活经历的理解。

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以一次或偶尔的经历和经验作为原始信息,再以这些信息作为出发点去不断预判和验证未来一段时间内类似的经历和结果。反复地经历→预判→经历的循环验证过程以及得到的肯定的验证结果,使人们容易打造出一套面对挑战固有的应对模式以及最适应自己的自我世界。往后,这些会伴随人们的一生。

拒绝成长型人的特殊仅仅在于,他们起初持有的原始信息情况多是遭受到的极度的限制经历(上篇中提到)。而这种“不好的”经历使他们不自觉地对未来生活也直接下了“不好的”定论。

所以,针对本文最开始提到的两种情况(童年经历及童年以后经历),积极地采取一些改善措施对未来生活还是极其有价值的。

一·对儿童(写给家长)

儿童不是不成熟的成人,

儿童已经是成熟的儿童。

当孩子已经能够认识到与母亲间会存在分离的风险,并且依然有能力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大人们要做的是适时给予关爱: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并且在过程中默默维护好孩子的安全。

(前文提到过,直面克制孩子发挥自己的探索力量,会让孩子在你一意孤行的抑制之下,产生面对挑战就显露一副“我不能”或“你才行”的畏缩想法或直接向大人索要支持和保护的不负责任的应对方式。)

二·对成人(对号入座)

1.观念上的改变:

面对事件时,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身份。

比如,

说“我决定...”,而不说“我只能...”。

化被动为主动,做自己的主人。

2.行动上的改变:

理解适当的依赖才可能增进好友间的情谊,承认过去的自己过分依赖于他人。所以改变求助的方式,让对方也不至于那么累。

比如,

自主拟定出几项具体的应对方案后,再来让对方帮忙分析,而不是直接地把问题抛出给对方“怎么做啊”;

再比如,

准确地向帮助者表达出真正想要求助的点,像是“我已经确定了...问题,但是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帮我分析下吗”,而不是把整个问题抛给对方来解决“你能力强,你看着怎么弄都行”。

3.作为被求助者:

当你发觉求助者的“过度依赖”特性,请试着引导对方先做出一个计划或先明确出真正想要求助的点,而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这样做,有助于启发对方不至陷入思考瘫痪,更有助于促进对方成长和独立。

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