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还很长,尚且先做个默默努力的人!
文/爱读书的易先生
有人说沉默是一种病,一种内向的孤独病;我看它也是一种病,但不是孤独病,而是有着一股黑暗力量的潜力病――默默努力,一个潜力股。
最近看到一个有关沉默的话题,说是一个人的微信头像常年不换,说明他很念旧情;网名常年不改,则说明他很念故;
而若是经常发朋友圈的人,突然有一天不怎么发了,或是偶尔发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则说明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以沉默的方式走向一条优秀之路,
而沉默的同时,也正是默默努力的时候。此刻,无心他是,只管一心努力。

选择沉默,忘乎所有
认识一位同学,平时喜欢吃喝闲逛,上课也不怎么听课,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对于学习抱有一种随便学学就可以的态度。
但突然有一天他向我寻求学习的方法,原因是他的一次语文月考成绩,差到不忍直视。
他说,我向来都没考过这么差的分数,这次怎么会这样,况且语文还是母语,学不好它,我都有愧这门学科!
而我却对他说,之前考试顺利可能是有老本的缘故,如今老本啃的差不多了,那么,肯定就是“都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了。
我的一番话,使他陷入了沉默,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跟我说了声谢谢,眼里含着愧疚的泪珠便匆匆地离开了。
之后,无论是在社团里,还是在一些学校活动中,都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似乎人间蒸发了一般,
后来,我无意间在光荣榜上看到了一个名字,一个语文从垫底上升到前三的名字。
当你选择了沉默的方式去对待自己时,你就忘乎所以,然后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开始追寻你那还来得及的梦。

沉默不语,默默努力
一周去3次图书馆是我的习惯,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去一周3次也太少了吧,毕竟那么多书在向你招手,在等着你去看,等着你去装载。但对我来说3次刚刚好,算是合理分配时间吧!
而正当我在书桌前看书的时候,注意到一个人,似乎在哪里见过,仔细一想,是在一个文学社里见过,而且不止一次。
心里想着在这里遇见也太巧了吧!他正襟危坐一心读书的样子,我没敢上前打招呼,怕打扰到他,但后来还是厚着脸皮向他要了微信,说是向他学习。
此后,我每周去图书馆看书都能看见他,后来发现他每天都去图书馆,这已经是第三年了,图书管理员都换了几个,但他依旧出现在那里。
后来我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了一篇很多人都在转发的文章,打开看了一下,内容真的让人醍醐灌顶,不禁的羡慕起作者的文采,
庆幸的是文章结尾处留了作者的联系方式,然后我就去作者添加好友,还没反应过来界面就突然跳到了好友页面,而且还有聊天记录,仔细一看,原来是他。
在角落里,总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不点在努力,在坚持;此刻,沉默对他来说是一个人的狂欢,因为坚持的他是最好的他,努力的他是最美的他。

蓄力待发,一鸣惊人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而正直青春年华的我们就更要努力学习,因为前方未知太多,你需要做好应对的准备,而这些“准备”真是现在的知识蓄力,基础蓄力。
我有一个笔友,非常热衷于写作,是从小就有作家梦的那种,虽然非常热爱写作,但一直写不出成绩却令她百般苦恼,
常常会对自己说,难道我真的不适合做这一行吗,要不要坚持下去了?想来想去,但她最后还是会拿起笔杆继续奋战,
因为这些话只是对自己的怀疑,但面对现实,她一直在努力,从未放弃过。后来她慢慢开始去了解写作行伍的本质,
发现写50万字仅仅是入门,100万字在写手的周围徘徊,300万字可能会签约一些网站和出版社,这在真正写作圈内也只能算的上入行,若想在写作圈内挂上号、留下名,每个几千万字还真不好说。
当她真正了解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后,她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每天定下3000字的目标,而且内容也要说的过去,一周两本书的标准……
途中有过放弃,但最多的还是坚持,因为作家梦还没有实现的她,不敢轻言放弃。
如今这般坚持的她已经有两年了,文字早已破百万,什么上稿大号、文案策划、网络签约都出现在她写作的路上,现在她开始着手人生第一部小说……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时,所有的困难对他来说都不再是困难,而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蓄力待发,是迎接未来、应对未知的最好方式。

读过这么一段文字:你坚持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你付出的,终将会换一种方式再回来,成为你的本身。
而所有的默默努力,都会让你在某个时刻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