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自卑的牢笼
杨绛的《我们仨》中有这么一段话: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杨绛先生对于卑微的描述于如今的我而言才可悟出些许的真谛,从记事以来,我一直活得卑微,而卑微之人的姿态是放置于万物最低的位置,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察觉他的存在感。
我曾不止一次回顾前二十来年的生活经历,思索着自我否定的根因,如今想来或许童年的各类事情积年累月堆积着让我在潜意识里有了很深的执念——你渺小、懦弱,你不需要表现自己,反正没人看得到你,更没人发现你的优点。
父亲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因此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而外婆又忙于农活,很少有时间管教我,于是我便和村里的一些小朋友玩在一起。那时我并不知道外貌如何重要也不晓得人性的劣根,只知道其他小朋友要是输了游戏便会嘲笑我是个小卷毛(我的头发是天生的自然卷),或者说我眼睛小长得丑。起先我并不在意,那些外人看来不那么美好的东西因着在其自身的关系显得容易接受的多,反正我从小就是这样子,自己都看习惯了。可是这种认知无法经受时间的磨练,那些声音在之后的生活里总是被别人反复地拿出来说事,这与生俱来的东西没想到成了别人指责你的正当理由。
更可怕还不是来自这些小孩子的嘲笑,更多的是来自家人,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见到我就叫我“卷毛妹”,还会絮絮叨叨地说些卷毛的由来,他告诉我奶奶是卷毛。
看看你,卷毛就算了发量还那么少。
除了我父亲,姐姐和弟弟也会时不时拿这茬来怼我。有时候我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从前到现在他们会一直给我灌输一种观念:你这么差就不要太招摇了。仅因为自己长得丑,卷毛头发还少,难道差指向的不应该是为人处世不得当方面?
我自卑的根因其实是有迹可寻的,而这世间“差”到极致时,命运也会多分一杯羹给你的。
我小学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浑浑噩噩里混杂着自卑感中度过的,直到五年级母亲给近视的我配了一副眼镜,打那儿开始世界在我眼里变得清晰了,我终于不用眯着眼睛看黑板,也不用因为看不到字而被同学们嘲笑。命里好像在那时给我打了兴奋剂,我开始认真地听课仔细完成作业,幸运的是那样的状态居然维持到了毕业考,我顺利地考入镇上中学的重点班。
后来那样的声音依旧时不时萦绕在耳旁,但是自卑归自卑,书总还是要读的。我的远见让我顺利考入县里最好的中学,哪怕高中因为脑子愚钝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也因此在那个人才济济的中学里屡屡垫底。可是我的母亲一直安慰我说,宁做凤尾不做鸡头,你能在那样的学校结识一帮好学生,对你来说就是财富,成绩若始终上不去也只能拼命往前冲,总还是会看到希望的。
高中三年其实我一直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坏成绩会带来更多的指责。所幸,家人带给我的更多的是理解和安慰。我想可能那时他们觉得姐姐早早出社会工作,弟弟又读不好书,我能混成那样已经是不错了吧。
后来越长大,见识越多,便冲淡了骨子里流露出的那股自卑感。虽然依旧觉得自己卑微,却很少会再一味地否定自己。因为我渐渐地知道我能做的事很多,值得我骄傲的事也总还是有的,如今我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读书写字,有意义的事我一直坚持着做。
从小我便看尽世态人情的真相,也深知那些冷嘲热讽、冷言冷语的背后带来的伤害性,所以我尽量避免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这样境遇里的每个人,那些相似经历的人才有可能感同身受。
如今我依然轻如鸿毛,仍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