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之赏析》读书笔记 100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赏析如下
网络图《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主要叙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一位保姆“长妈妈”,她是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的一位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阶级地位的蔑视。
在封建社会里,根据人的不同地位与角色的不同扮演,在同一个家庭对同一个人也有不同的称呼。由于长妈妈是一个佣人,因此在鲁家有几种叫法。比如:鲁迅的祖母叫她“阿长”,鲁迅的母亲和与她平辈的人都叫她为“长妈妈”。而鲁迅叫她为“阿妈”,有时候不高兴时就叫她“阿长”。
在鲁家,之前有一个女佣人身材修长,它的名字就叫阿长。她从鲁家走了之后,又来了一个身材不高而胖乎乎的女佣,她无名无姓。所以大家已经对阿长叫得顺口了,就把新来的佣人只好用习惯的叫法“阿长”来替代了。在封建社会贫苦的乡下人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只是以吃饱肚子为最高需求来维持各自的生命。
本文根据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的由远到近为主,进行对全文场景的一 一展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长妈妈的身份介绍
作者在前一篇《狗、猫、鼠》中,简单地提及了一下长妈妈,就是为小隐鼠致死的问题上。长妈妈在前一篇文中对小隐鼠的死,以“被猫吃了”为由隐瞒了鲁迅,其实杀死小隐鼠的真是长妈妈所为,所以作者一直对长妈妈心存芥蒂,持有一种排斥心理。
直到三十年之后鲁迅写文章时仍然不知道她姓啥名谁,只好以长妈妈来替代。由此可见,佣人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旧中国的妇女,数千年来没有什么做人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同牛羊差不了多少,连姓名都没有,从中对千千万万的旧中国妇女的地位等级可见一斑。
网络图第二部分:对长妈妈的厌烦
鲁迅小时候讨厌长妈妈的有些行为。就是见人“切切察察”说闲话,限制鲁迅做事,一旦有啥做错就立即汇报于鲁迅父母。以“大”字型睡觉多占地儿,把鲁迅挤到一角。反之,常妈妈表现得性格外向,轻快朴实,对少爷的饮食起居照顾得面面俱到,对鲁迅的成长认真负责,这就是她分内的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保姆。但是鲁迅也对长妈妈的有些行为觉得很烦。烦他规矩太多,烦他道理太多,烦他活在固有的传统模式里。表现了中国民间风俗的因循守旧,作茧自缚的缺点。
第三:对待长妈妈的变化
一次,长妈妈给鲁迅讲述“长毛”的故事时,她说;他们一排女人脱、了、裤、子,尽力阻止“外面的大炮”,“放不出来”时。作者对长妈妈在危急关头,能够急中生智,挺身而出的精神所感动。他对长妈妈的“伟大神力”而深感敬佩。
还有一次对鲁迅来说触动较大,一辈子难于忘却的事。鲁迅的一个远房祖叔的主动介绍之后,鲁迅想对《山海经》的阅读产生了强烈的渴望;但是鲁迅想用所挣的压岁钱去买书,因为书店离他们家太远,有时候还不开门,所以,无法实现他的读书梦想。后来长妈妈在一次路过书店的时候,就买来了《山海经》让他读。当时鲁迅喜出望外,无比感动,从内心深处对长妈妈油然而生敬意。鲁迅对当时的感动这样写道:我不仅,“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身都颤动起来”,而且还满怀感激地说:“别人不敢做或不可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的确是伟大的神力”。
在我看来,长妈妈虽然是一个卑微的乡下人,但他的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她主动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实现了鲁迅读书的心愿,并在他的幼小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将来能够开花结果的智慧种子。这次他对长妈妈之间多年的隔阂,已经冰释前嫌,彻底坍塌,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山海经》在于二者间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这种雪中送炭的智慧,已经超越了他亲生母亲的生育之恩。否则,鲁迅先生怎么能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和坚强不屈的爱国主义战士呢。
网络图第四:主要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恩和敬重之情溢益言表。一是常妈妈已经过世不知不觉三十年了,说明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二是到如今尚不明确她的姓名和经历,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深遗憾。三是仅仅知道长妈妈有个过继的儿子,是一个年轻守寡的孤孀,对她不幸身世之遭遇十分同情。
总之,这篇文章鲁迅以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之间的多种生活场景。刻画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作者对长妈妈的描写,从一无是处的厌烦过度到对她油然而生之敬意,体现了作者写作技巧的娴熟驾驭和人物描写的真实再现,能使读者对作品萌生了一种百读不厌,爱不释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