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工作流程-瀑布式

2023-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正义的化身

1、瀑布式产品开发管理流程适用情况:

a全新项目,对现有产品、系统依赖性小

b重构项目,产品变化较大且工作量大

c跨团队、项目、涉及面广,系统复杂

2、瀑布式开发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集中力量实现较大较复杂项目

缺点:开发周期长,一旦开始开发调整难度大

3、瀑布式开发流程:

需求收集整理,需求分析,框架涉及,交互设计,开发评估,开发排期,测试,上线,评估总结

3.1、需求收集

内部需求:BD、销售等业务部门针对当前业务的需求流程描述,以及对当前系统的反馈和要求。

外部需求:客户、合作伙伴对于自己业务的需求,以及当前使用系统的反馈和要求。

同行竞品:同行业的领军产品的当前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方向的调研。

数据反应:针对产品的数据分析。

来自媒体及社交网络的信息:从媒体和社交网络发现需求。

3.2、需求分析

明确用户需求核心,重要的三方面:场景,角色,事件

场景:时间、地点、当时的气味、声音、使用是否依赖手机等硬件

角色:用户作为使用者的身份,是否有多个身份

事件:用户需要完成的事情,有时用户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完成这个事件,需要在和他的讨论中由你分析用户的真正目的。

tips:需求优先级要分清楚,几乎没有公司能一次性完成所有需求,需求优先级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后续需求落地的过程中。

3.3、框架设计

使用xmind输出思维导图、excel的功能清单、流程图来明确产品的骨架。

3.4、交互设计

输出prd文档,使用axure等工具对产品原型进行逻辑说明。

3.5、开发预估时间

将所有需求功能点细化为1人天以内的程度。

3.6、开发排期

对预估时间确定好的功能点进行开发排期,其中要考虑到功能点的开发先后的逻辑问题。

3.7、测试

一般的互联网标准项目,通常需要通过5轮测试。

a冒烟测试,由技术自行测试,在能够跑通所有流程以后,提交测试部门进行进一步测试

b测试系统一轮测试,一般进行一天时间,技术在此期间不在测试系统更新新的代码

c测试系统bug修复后,进行二轮测试,通过后到模拟系统进行下一次测试

c 模拟系统进行第三轮测试,通过后,上线到线上

e线上,测试验收,完成后,产品验收

3.8、评估与总结

对于上线的产品与prd文档进行对比,分析数据、优化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