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遛弯之八暨壬寅首骑(孟轲古寺 高铁站 刘贯寨)

2024-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沉稳飞翔

       去年,我把一个人、短距离、寻景点的骑走命名为骑车遛弯,实为体力、兴味和诸事所限,也是无奈之举,一年之中断断续续也走了七八回吧。今年,2022年,再到壬寅年里,我的首骑还没有开始,怕冷、事扰和怕体力不济,一个冬天也没有随着骑队出行。目前,春回大地,万物萌动,我也该骑车练练腿了,随队远行惴惴,选择我的“骑车遛弯”最为合适,于是在2022年3月1日的下午,开启了我的壬寅年第一骑。是日,星期二,晴天,风不大,温度适宜。骑行的大致路径:文化路入孟轲村间小路,北上跨过台辉高速涵洞后东接G106国道,然后南去东拐,走卫都路、新东路和中原路,高铁站下来上黄河路和龙乡路,入刘贯寨,下来走了几道此间开辟的新路,有建设路、干城路等,最后经胜利路、文明路回家了。骑骑走走,寻寻觅觅,用时三小时十二分,骑行35公里。久不骑,腿酸沉。其间,寻访了孟轲庙观,参观了即将完工的高铁站房,进入已成废墟的刘贯寨里,则是看看城中村改造的情况和找找旧迹。孟轲乡,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三千多年。是以孟子的名字命名的全国唯一的一个地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载:“(孟轲村)原名古干城,相传战国时孟子曾讲学于此,改名孟轲”。但是,孟轲的古迹留存的并不多,关于与孟轲的渊源,也只停留在村名和传说当中。看地图,出现了一个标着“孟轲古寺”的地点,很是好奇,终就列入了寻访的计划当中。濮阳高铁站,则是实现河南以郑州为中心米字型高铁伸向东北方向不可缺少的一撇、和实现河南地级城市城城通高铁规划的产物。2016年10月29日,济郑高速铁路河南段正式开工建设。济郑高速铁路郑州至濮阳段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通车,目前检测列车上线正在对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进行联调联试,而且网上显示,高铁站的站房已经基本成型了。在正式运营前夕实地探访一番,似乎也有些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数年来在城市的提升扩容浪潮中风起云涌,濮阳城东的刘贯寨也自然地被裹挟进去,大拆大建,已有高楼大厦林立于老村的近旁,而老村已人去屋空成为废墟,正在等待凤凰涅槃的重生。到老村看看,找找旧识的痕迹,感受一下重生前的样貌,也是作一个忘却的纪念吧。结果孟轲古寺果然不古,濮阳高铁站很是高大上,刘贯寨废墟中尚存的一些老东西则是保留住了一份村人的乡愁。

濮阳有了高铁,且上半年有望通车运营,骑到高铁站前打个卡,无疑是有纪念意义的 我的“骑车遛弯”,还是规划了三处地点看看,第一个地方是孟轲古寺,却先到了规模更大的“三圣宫” 三圣宫在孟轲乡的田拐村,属于旧址重建,供奉释迦牟尼、玄武大帝和孔子,也是儒释道三教合祀,俗称“三圣宫” 宫院因陋就简,新老建材并施,不过装点的不含糊,照样金碧辉煌和高大气派 这里还是华龙区道教协会的所在地 而地图上标有的“孟轲古寺”,位于据传孟轲曾在此设坛讲学孟轲村里,如今却还是一处半拉子工程,还被一帮所谓的信女关门把守着,对来访者戒心很强不友善,看一眼就离开了 据称,这里原是一个大坑,当初孟轲古寺就在于此,当地人称之为南寺坑。几年前这里只有一间低矮的“小庙”,周围的信众都到此烧香拜佛。前几年,大家才捐资修建了如今的古寺,命名为圆觉寺 沿着村间小路北骑,路过孟轲集村 也见简易的村中小庙,旌旗猎猎,也仪式感很强 再向北接近高速,还留有位动迁征用的田地,小麦开始返青生长了 穿过高速涵洞折返南骑,经过G106和新东路,就来到了华龙广场,围绕濮东新区和高铁片区,新的楼盘也是鳞次栉比 辗转来到中原路的东端,围挡之内就是高铁站的施工区域了,下道绕行于宗昌湖村的“濮东森林生态园”里 森林的东尽头就是高铁站了,这是到访的看点第二站 现在还没有路,工程的大沟阻挡了前行,地铁站房也只能远望遥见 还是绕过围挡骑到中原路上是正道,刚刚铺上柏油的高架路直通高铁站房的二层平台 驻车在站房的正前方,未了的施工还在扫尾,濮阳东站的红色大字很是醒目 站前广场还是一个大工地 高铁站的配套项目汽车客运站和公交站分锯在广场两侧,主体建筑都已经成形了。这是南面的长途汽车客运中心 广场北侧是公交客运中心 顺利从高架路上下来到了黄河路上,再从新铺的龙乡路进入大片的新开大路的路网中,大部分还未命名,均以“规划路”暂称。这一带,是刘贯寨的地盘,属于濮阳县清河头乡管辖,随着拆迁上楼,村也叫社区了 前刘贯寨大拆大建,原来的村貌不存,已见高楼林立,东、西刘贯寨民居虽也拆了不少,村民已经四散,但老村的路径还在,还能找到曾经的地标。骑进大拆大建中的刘贯寨,是此行寻访的第三站 据说刘贯寨村,就坐落在秦皇古堤之上,古村古韵,各姓都设有祠堂,保持和延续着各个姓氏的传统美德 2018年,刘贯寨开始整体拆迁,废墟中,也包括村中的各姓祠堂 好在新的集体祠堂又建成了,不仅整合了各姓合祀,还更加有规模和气派了 东、西两刘贯寨的新祠堂并列,碑记称建设资金为开明人士的慷慨解囊 新的集体祠堂,不仅是慎终追远祭祀祖先的场所,还是村民去世后存放骨灰的安息地 据传宋时,村民刘贯发现潴龙河北岸决口,堵水通宵,累死岸边,为纪念他,村名为刘贯寨 刘贯寨的何氏祠堂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县级文物单位也理应受到保护 进不去,看见祠堂的厢房也是古座建筑了。据碑记,何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解放初期,曾为民主政权和政府粮库使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当作了村中的学校 村中还有萧家祠堂的大堂也被保留下来了。留下来,以后村人寄托乡愁就有了依托 祠堂建于1870年的清代,大堂上的墀头装饰,为传统砖雕的图案,寓意吉祥美好 距离萧家祠堂不远,是东刘贯寨村南的一处高岗地,其上林木森森,这里就是萧家台了。我这是第二次来了 高于村庄丈许的萧家台,已供奉了观音和老柏仙,台上柏树、槐树成荫,居高临下,庄重肃穆(选用人到中年的文字) 萧家台为萧姓族人自山西大槐树迁徙定居濮阳后,人丁兴旺,在刘贯寨建台,意在昭示后人凝聚,勤于农耕。现在的萧家台,是毁于抗日战火后的重修(选用人到中年的文字) 刘贯寨的萧家台,形势突兀,历史积淀丰厚,无疑是刘贯寨多家姓氏的一大文化地望 然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的大潮裹挟之下,萧家台也成了孤岛,但愿以后的配套建设能使其完善起来 骑出刘贯寨,在新辟的大道上任意骑走一番,原来阡陌纵横的面貌顿然不存了 条条大路,成了濮东新区城市路网的组成部分。转了一遭,任务完成,新年第一骑就此开张了 2022年首骑,孟轲庙观-高铁站-刘贯寨,用时三小时十二分,骑行35公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