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干货 | 4小时刷完这本书,我Get到了自媒体大V「速
哈喽,我是你们的圈圈~
熬夜花了4个多小时二刷这本《那些想红的年轻人们》,收获满满!
算上第一次看,一共记了343条笔记,大部分是二刷记的,一刷的时候还没有这么深刻的体会。
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上才362页,看我这个笔记密度,可以想象书的内容带给我的认知冲击。
这本书写的更多的是“道”,而不是执行层面视频怎么剪,脚本怎么写的“术”。
“术”的东西小红书上免费资源一搜一大把,但一个自媒体大V做内容的思考路径和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战术策略,却很少有人愿意如实地展示出来。
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对于在不同阶段需要制定自己运营策略的人非常非常有帮助!强烈建议想做和正在做自媒体的宝子们看这本书!
今天就来分享读完这本书我get到的最重要的5点认知,可能会有一些我主观的感受在里边,所以我说的并不绝对哈,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认清一个事实: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资源和运气也很重要。
作者能成为头部博主,内容创作能力和商业思维肯定是重要基础,但也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事实。
他以前在广告圈混过,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一些优质内容在发布初期,需要先小范围破圈形成扩散的时候,这些人脉资源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所以,他才敢奔着汽车广告作为目标客户去打磨内容,引起甲方爸爸的注意,打造了一个爆款案例,也有了源源不断的广告邀约。
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这份勇气不是冲动,而一定是经过审慎衡量的,创作实力以及冷启动期人脉助推等多方面的因素才成就了这样的大爆款。
所以千万不要被一些大V一夜爆火的例子打了鸡血,很少有人告诉你背后他做出的多方面的努力,比如他邀请了很多圈内人在冷启动期转发,比如他一直在哪些平台砸钱引流。
而我们可能只是以为,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家的天赋和在内容创作上的足够努力而已。
20岁的时候一腔热血,觉得光凭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干翻这个世界,这样天真和单纯的人大概率30岁的时候要被这个社会干翻,比如我。
不是说努力不重要,但很多事情想要成功远不是努力就可以,选择的方向,努力的方法,资源的助推和运气的加持都很重要。
把自媒体当作一门生意。
以前我觉得谈钱太俗,为了热爱的事情不求回报地坚持才够酷。
但这本书直接改变了我的认知,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把自媒体作为一门生意,变现到底怎么搞,上下游利益方都是谁,怎么保证良性运转,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自媒体。
简单地说就是,它让我开始严肃对待这件事了。
很多自媒体人谈情怀,谈热爱,谈责任,就是不谈钱,但后来我发现,这些人要么是赚到大钱的,要么是不差钱就喜欢为爱发电的,要么是默默赚钱避而不谈的。
作者在书里写得很坦诚:
自媒体既不是“记录美好生活”,也不是“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它是一门赤裸裸的生意,当你把自媒体当成一份工作,一种谋生手段时,就注定了它不能这样雅致和文质彬彬。
拍短视频最重要的是变现,通俗一点儿讲就是赚钱。
换做以前的我,一定会跳出来否定作者:我觉得不是啊,创作就是跟大家分享有价值的东西,赚钱是之后的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但一定不是那么功利的首要目标。
你看,所以我以前无数次停更,到现在也没做起来。
既然是做生意赚钱,苦是必须要吃的。如果本着分享的玩票态度,灵感来了写一写,累了没时间就停更了。
对于我们这些想把自媒体当成一门生意,一份工作的人来说,创作内容和运营就是日常工作,跟打工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有干活才能赚钱,只有变现(发工资)才能支撑自己活下去,不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可以停的。
内容&运营必须两手抓。
我看到这里真的想锤自己,这么大的号都不敢发布之后就自信地等待内容自然发酵成为爆款,谁给咱的勇气不运营不吆喝啊?
我以前不关注运营,我就想纯靠内容涨粉,我觉得这样才算牛逼,才证明我的写作实力。放在自媒体现在这个阶段(现在是买方市场,不是卖方市场),还这么想,真的很傻叉。
文章或者视频发布出去不是就结束了,一定要想办法助推一把,想想针对这条内容的运营策略,怎样尽快度过冷启动期?
做自媒体是需要自信的,但不等于自负。认清行业所处的阶段(大家都在抓运营),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圈,内容和运营一个也不能少!
自媒体不是创作,而是制作。
这句话一定会戳到很多人的痛处。
之前我策划过几期短视频,真的很耗费心力,而且自己又总是完美主义,每次弄到最后总会因为某些细节耗尽耐心,直接宣告放弃,然后羡慕那些定期更新的视频博主,人家咋就那么有毅力。
后来我逐渐发现,很多人起步期的视频也并不是那么精致的,有的背景很杂乱,有的画质也很渣,但内容足够好的话,观看的人并不是太在意。而且肉眼可见的,人家坚持拍,数据越来越好,视频的各处细节都在提升,越来越好。
就像我关注的很多号主,有一些文章排版确实很一般,但并不影响我从文章中学到东西。
所以自媒体真的不必追求精良和完美,文章或者视频有趣&有用最重要,打光字幕再美,排版再好看,内容没有价值也是白费。
那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完全可以在做内容后期稳定更新的基础上再去慢慢完善,毕竟我们只是个体创作者,没有团队,不要一开始就那么尽善尽美。
坚持更新,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好,都是慢慢从模仿开始的。
我在读这一段时,深有感触:
“我们几乎是每拍一句都要看一段其他博主的视频,然后根据他们的画面呈现方式现场调整我们的打光、镜头、对白和表演方式。一条三分钟的视频,我们整整拍了一个下午,每句台词都重复说了不下20次。”
你看,即便是知名大博主,当初也是这么一点点坚持下来的。
作者没有直接说短视频麻烦,但从他描写自己起步时模仿的艰难,团队头脑风暴的过程,以及数据不佳时不断复盘的过程,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创作者的不易,但他没有放弃,所以现在才有了不错的团队和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
我以前是个怕麻烦的人,但是做了自媒体之后,这个毛病逐渐被治好了。
写文章找资料麻不麻烦?研究运营涨粉麻不麻烦?读书写思维导图麻不麻烦?……如果没有做事不怕麻烦的这个劲儿,还是不要做自媒体了。
一劳永逸,一步到位写出好文章,拍出好视频,一夜爆火成为大V,是不可能的。谁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踏踏实实走好第一步,才有接下来要走的第二步~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学到的5点认知,其实还有很多想要分享,碍于篇幅有限,就只写这5点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哈。
这本书更多的是在如实呈现自媒体人的生存状态,至于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克服那些困境,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人心里自然会有评判。
当然了,这本书也有缺点,有一小部分内容适用于头部次头部大号,对于我们这些刚起步的小号其实影响不大。
如果你接触了一段时间自媒体,你就能发现哪些对我们是适用的,哪些是适用于腰部以上博主的,同时,你也会比刚入门的小白更容易产生共鸣。
3000+字的长文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我标题党了。
这本书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提到速成,而我之所以在标题里用到「速成」两个字,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的噱头吸引你们点进来看。
其实是想反向告诉大家,自媒体没有什么「速成」,跟你说「速成」的人不是想割你韭菜,就是讲得是一些执行层的简单东西。
那些更重要的,决定你能不能走得更远的东西,比如深层的思维,认知……除了试,除了熬,除了不断复盘再摸索改进,没有更好的方法。
这才是做自媒体最有效的「捷径」,只要认真地走下去,哪怕慢一点,但一定会有好结果。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