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心里都有一个《隧道》
其实我本人对韩国电影一直不怎么感冒,更喜欢欧美电影的“直来直去”。了解河正宇是从《恐怖直播》开始的,刚开始对这个电影名字也鄙视了一番,听起来有点略显粗糙,还以为是个“网红”奋斗的故事。但是进入剧情后就一直惊叹河正宇的表演功力,心情也一直跟着跌宕起伏,最后的撕逼是人性的转变,难以平静了好几天。
因为河正宇,所以对《隧道》这部灾难电影充满了期待,虽然这部电影在细节处理上有不少槽点,但是丝毫不能掩饰电影本身对于人性和社会的讽刺。虽然不想吐槽,但真的想弱弱的呐喊一句:我也想要河正宇那部充电5分钟,待机几十天的手机,这如果是广告营销绝对吊炸天。
1、
一样的孤独
《隧道》是我看过进入节奏最快的灾难电影了,不到5分钟河正宇就已经被困在坍塌的隧道里了。没有过多的铺垫直接进入主题,虽然当时的我一脸的懵逼,但河正宇苏醒后的一句国际骂把将我带回到现实,原来是我没跟上节奏。
整部电影说是三分之二都是河正宇自己完成的也不为过,因为电影表现的就是这个被困在隧道中的小人物如何顽强的生存、如何忍受孤独、用乐观的信念走到最后的,当然也讽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本质。
每个创业者都是困在隧道中的河正宇,或者说每个创业者的心里都有一个《隧道》在崩塌。作为一名互联网连续创业者,我每天都是在隧道中等待奇迹的出现,希望有一只手能把我从这个充满未知的洞穴里捞出去,而我能做的并不是试图在隧道中凿开一个出口,而是如何保证自己活下去。
创业者是一群封闭切孤独的动物,经常会在自己的隧道里迷失方向,但他们却伪装自己很乐观,每天都期待被某些人从隧道中救出,哪怕遥遥无期。敢于创业的人都有一颗自负的心,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经历了才知道自己只是这个隧道中最孤独无助的受难者。
2、
来只狗也是可以的
当河正宇在隧道中发现还有另外一位幸存者时,不假思索的施以援手。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寄托感,在承受孤独的时候人一定会希望找到和自己相同属性的生物来陪伴,话题相投的人最好,次之的话是个人就可以,再不行狗也可以对付,最起码是个活物。
这种寄托感在创业者群体中更是体现到极致,创业者的孤独他人很难理解,所以近两年有很多创业者社群抓住了这个痛点,发展极其迅速。我也经常会参加一些本地的创业者线下活动,而我最真实的心理活动就是要找比我还苦逼的人刷刷存在感。
当相同属性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化学反应,有如河正宇当时的表现,创业者每个人都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终于找到可以体现自己价值的方向了,每个人都争当救世主。
如果听说某某的项目失败了,顿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会不会自己哪天也特么玩完了呢?这种孤独感不受环境的影响,而是内心。
3、
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辩论中常见的选题,题目是有个疯子用绳子将五个无辜的市民绑到电车轨道上,而你开着一辆刹车失灵的电车行驶,马上就要碾过这五个无辜市民的时候,很幸运前方有个岔道口,只需要拉动扳手就可以更换轨道,但不幸的是另一个轨道上绑着另外一位无辜的市民,你会如何选择?
电车难题是《隧道》中出现最多的矛盾点了,从救援队长要求除雪车开始,再到有了第一位因为救援而牺牲的救援队员,每个人的心里都开着一辆电车。继续救援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伤亡,如果不救就是损失了一条人命的情况下,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创业的过程同样是在开电车,每个决策都不是最完美的,甚至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电车难题。我曾经很自信的认为,自己的抉择一定是正确的,但我们没有选择过另外一个方向,又有什么资格去说自己是正确的呢?可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到底是碾压死五个人还是一个人。
如果五个人和另外一个人都是陌生人,那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碾过那一个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为做过的错事付出代价,让风险和威胁最小化也是一种能力和责任。
但是如果这另外一个人是某个亲人或朋友,我一定会碾过那五个陌生人,哪怕是下半辈子被唾沫星子淹死,在没有足够时间思考的情况下,人的本性就会帮助你作出决定。
创业是个孤独的旅程,创业者是这个孤独旅程中孤独的旅人
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着我们走到终点
不要害怕挫折和失败,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失败还多着呢
我是一个产品汪、连续创业狗,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点意思,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