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对待中国老人,还拒不道歉,瑞典人到底是个什么鬼?
最近,瑞典发生了一起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的事件。
除了令人愤慨,整个事件都显得非常诡异。
因为,其间每个环节,瑞典人都表现得像一群处在人工智能早期的机器人原型那样,毫无人味儿可言。
那么,就先来回顾下事件的经过:
9月2日,曾先生带着父母赴瑞典旅游,凌晨抵达酒店,发现比预定的入住时间提前了,
于是,便与酒店协商,希望补交费用,早些入住。
但是酒店已然客满,曾先生只能让父母暂借酒店大堂休息,自己跑出去找别的酒店。
当时是凌晨,又人生地不熟,曾先生无功而返也在预料之中。
不过,在回来的路上,他偶遇两个也没找到住处的中国女留学生,
有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于是他便带着两人回到了酒店,毕竟两个女生在异国他乡的深夜流落街头也不安全,谁见了也会帮一把。
可没想到,这一下却捅了马蜂窝,酒店本来就对曾家“滞留”酒店大堂不满,
当见到他又领了两个中国人来时,估计是陡然生出一种“圣地岂容乞丐玷污”的厌恶,
勒令他们立刻离开酒店。
要知道,当时的室外气温不到10度,深更半夜的,又有两位上了年纪老人,换你是做儿女的,不和他们动手也得理论理论。
于是酒店很快搬来救兵,瑞典警察二话不说直接清场。
这时,曾父急火攻心犯病倒地,可瑞典警察毫不为难,他们一前一后,“走你”,直接给老头抬出来了。
最后,警察索性把曾家人带走,弃至一处墓地旁,然后扬长而去。
事件的经过大致如此。
令人不解的是,处于顶级文明社会的瑞典人怎么会这样处理问题?
经验告诉我们,这绝非偶然,一定有更深层的东西值得我们探究。
偏执的平等主义者
提到瑞典,这个国家的强项无疑是大规模的跨国企业。
比如:全球最大的食品包装企业“利乐”,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企业“H&M”,
全球领先的可持续生产力解决方案提供商“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
当然还有爱立信、沃尔沃,和那个被许多北欧人戏称为“婚姻坟墓”的全球家居连锁企业“宜家”......
事实上,北欧地区近一半的大公司都是瑞典公司。
所以,相对于冰岛、挪威、芬兰、丹麦四个北欧小国,瑞典绝对是老大哥。
不过,如果你要是和其它北欧国家的人谈及瑞典,最终所有的话题都会归结为“瑞典人有多讨厌”。
曾经一个芬兰的朋友告诉我,说有一次他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区办事,站在站台上等着搭火车。
一个西装革履的瑞典人走过来对他说:
“对不起,这是我站的地方。”
当时站台上人稀稀拉拉,芬兰朋友正觉奇怪,只听那人接着说道:
“我每天都站在你所站的地方等车,请你让开。”
我的芬兰朋友直接就崩溃了。
瑞典斯德哥尔摩梦幻地铁站事实上,他遇到的那个瑞典人绝非神经病,这在瑞典是常态。
在瑞典,上下车从来没有“先下后上”的规矩,车门一开,人们就会争先恐后,而且是理直气壮地往下冲或往上挤。
所以很多丹麦人骂瑞典人是“世界上最无礼的人”。
这源于瑞典人对平等主义近乎偏执的理解,他们的逻辑是:
“既然我和你是平等的,所以我和你一样有权站在我想站的地方,一样有权进出门,所以我没必要礼让你。”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顺下来,瑞典酒店的工作人员和瑞典警察的脑子就可能是这么想的:
“既然你还不是本店的住客,我就有权让你出去,不管外面有多冷,你们是老人还是娃娃,我没必要礼让你们。”
沉默的民族
到这,你可能会觉得,不管出于什么理论,瑞典人实在太粗鲁了。
但你能想象吗?这样粗鲁的人却是极其沉默的!
美国已故政论家苏珊·桑塔格曾在瑞典生活了12年,她对瑞典人的评价十分辛辣:
“一言不发是瑞典国民的陋习!”
就连瑞典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斯德哥尔摩“跨文化交流中心”的创始人马汀松在其著作《他人眼中的瑞典人》中曾指出瑞典人“寡言、严肃、拘谨、乏味......”
这种沉默寡言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发展到有些自我压抑的程度。
比如:在妇女分娩过程中,瑞典产妇会尽量不呻吟。生完孩子后,她们通常还会问:
“我有没有叫得太凶?”如果答案是“没有”,她们会很开心。
生孩子是这样,在葬礼上,你也绝难听到哭爹喊娘的“喧哗”,顶多是小声的啜泣。
所以,如果你喜欢滔滔不绝、高谈阔论,那么瑞典人一定是你最棒的听众,即使他们听不懂你在说啥。
当然,如果你在那个国度生活得太久,估计也会像苏珊·桑塔格那样疯掉。
对此,瑞典人种学家阿克·道恩在《瑞典人心理》中分析道:
“瑞典人似乎总是左右思量、反复权衡后才会开口,或者干脆什么也不说。”
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瑞典政府表现得也相当忸怩,
难道他们真是“缺乏处理强烈感情的能力”?
新极权主义国家
“极权主义”的定义是:
“一种政府形式,它包括一个权力当局控制一切,不允许存在反对派。”
尽管英国《卫报》曾一度将瑞典称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社会”,
但从某种角度看,瑞典是一个“新极权主义”国家。
事实是,社会民主党,即社民党在瑞典长期统治着人民,而人民也乐于被奴役。
瑞典人从生到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政府“无微不至”的照顾,教育、医疗、养老......全部免费,
瑞典公民不必担心饿肚子,更不必担心无家可归,因为瑞典竖立了一个无远弗届、光芒万丈的福利国家标杆。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事物。
有句话说的好,“瑞典人生而平等,但死于税收。”
瑞典的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支撑的,该国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高达47.9%,排世界第四。
「第一是个叫基里巴斯的不知道在哪儿的国家,第二是津巴布韦,第三是丹麦。」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月薪是1万,政府会拿走5000,当然,政府收的这些税会用来照顾你。
在瑞典,婴儿通常不到一个半月就会被送到儿童托管中心,如果哪位母亲母爱泛滥,要自己带孩子,一定会被周围的人视为异类。
所以,在瑞典,多数学生是独自居住的;瑞典人的离婚率在全球独占鳌头;独居老人也比别国要多出许多。
就像阿克·道恩在《瑞典人心理》中写道的:
“他们否认存在对亲情的需求,把这种需求藏在表面上自强自立的面具之后。”
国家从小给他们灌输的思想就是:自给自足是王道。
换句话说,就是不要依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家庭和朋友。
天长日久,便造就了瑞典人不喜欢互相帮助的社会潜意识,除了依赖国家,他们从不彼此依赖。
所以,当中国游客遇到麻烦时,如果你是瑞典人,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自已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至少这一想法的优先级会排在怜悯和帮助他人之上。
按照佛家的说法,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有南儋部洲,北俱芦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有恒河沙数的世界。
真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而不同世界的地理、历史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与思维方式。
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老人的事件虽是偶然,但也是一种文化冲突的必然。
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是最不怕文化冲突的。
有些时候,可以“求同”,但未必要“存异”,
如果瑞典人能多学学中国的人情味,应该会给他们枯燥乏味的刻板生活带来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