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笔记》:后来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过去的感情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13人  月夜无聊

《爱情笔记》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在很偶然的条件下看到的一本书。

读到高中的时候,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上了大学你们时间就多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大学之前一直都是很压抑自己心中的情感的。这种情感是有很多青春的躁动的成分。

入了大学之后。进了图书馆,借的第一批书与专业无关,与家国天下亦无关——想来十分惭愧——尽是一些与情感相关的书籍,或是分析男女心理状态,或是男女表达情感的华丽词藻。

记得当时尤爱徐志摩,一句“我将于茫茫人海觅我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长挂嘴边。笔记本里面摘录的也是一些古今中外关于情感的句子。

简直靡靡之音。

直到遇见两个人。

一是王小波。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王小的书信集开头的那句“你好呀,李银河”,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写给妹子的信(是的,我就是这样传统复古的男子)或是邮件,开头必定是“你好呀,XXX”。

这是我在此方面的第一次转变。

在此之前,我觉得对待感情,是用尽自己的思维去包装自己的表达,你要用尽可能多的底蕴去告诉别人你对她的在意与喜欢。

王小波告诉我,朴实无华更能打动人心。

遇见的第二个人便是开头提到的阿兰·德波顿。与王小波相比,王小波更像喜欢炫技的表达者,他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情和盘托出,再塞进别人心里。而阿兰·德波顿则是一位深层的思考者,在感情的每个阶段反复咀嚼自己的感受。

《爱情笔记》讲述一对青年结识于巴黎至伦敦的客机上,随后便是交往、同居、分手。结构很完整:浪漫邂逅、热度升至顶峰、后犹如花香渐淡开去、熟悉后的倦怠、女友移情别恋、挽回无望、自杀、醒悟,以至一段情完全成为过去,又一段爱情拉开序幕。 

该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对普通人的爱情本质展开了一系列哲学思考和探索,展现给读者的是作者“对当代西方生活的精彩的精神分析”。 

内向如我,自然更能与阿兰·德波顿达成共识。

而此时对于感情的认识变化是,除了在乎对方的感受外,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此方面的第二次转变便是回归自身。

那么,后来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过去的感情呢?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觉得应该加一省——此时此刻,你是否满意你的生活,是否满意你的感情?

刘若英最近上映了电影《后来的我们》。不少人批评其三观不正——明明是有现任,还去找前任。我觉得根本原因不是三观,而是原因是什么。与现任相处,如果只是用责任感来捆绑自己,同床异梦的三观也并非一件很正的事情罢。

人应该拥有匹配自己现在需求的生活和感情。与现任无关,与前任也无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