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
广西那11个小砂糖橘,这次结伴北上,勇闯零下二十多度的东北,不仅仅让国内外的人,都看到了“少年强则国强”的中国之大希望,也让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地区的老铁们,结结实实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又露了一回老脸。
至于,上一次东北的老铁们,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儿,露脸儿的那回,是何年何月?恐怕话里话外带着一口大碴子味儿的东北老铁自己,都想不起来了。
不过,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把自己该担当的事情,都担当了起来,做都做过了,自已记不记得起来,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昨天,共和国的长子们,竭尽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仅着的是除自己之外那些全国各地的兄弟姐妹。
今天,东北老铁们,再次还原了共和国长子的样子。
不过,这一次,倾其所有,拿出来自己压箱底儿的宝贝,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招待从3500公里之外,赶来东北游学的广西南宁那11个孩子。
至于昨天,东北老铁们对旁人的好,旁人能记得,更好。
记不住,也无所谓了。
今天再次拿出十二万分的真诚,共和国的长子,也不可动一动非得跟任何人,换出来“一般大”的那种小心思。
为招待好从3500多公里之外,飞来游学的一队小“且”,东北老铁们,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共和国的长子的那份担当。
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
举全家之力,倾尽所有,不为别的,只为爱。
只为深爱那一小队砂糖橘子的装伴,其可爱程度,不知道要远超砂糖橘多少倍的11个孩子。
从哈尔滨到漠河,再到吉林市、延吉市乃至长春市,这一路下来,所有的东北老铁们,为了深爱这11个小砂糖橘,到底有多拼?
不仅仅超出了十四亿自己人的想象,那些皮肤不跟咱一个“色兒”的外人,都被东北老铁们那份毫无保留的倒箧倾囊,给整懵圈了。
咱先把话撂这儿,如果我说这些“外人”活到死,都不一定能够理解得了,生性直来直去的中国东北人,在招待“且”这件事儿上,为什么会如此敞亮?
选择相信我说这句话的人,一定不会在少数。
黑龙江的老铁们,自己也只是听说过,但从来没亲口尝过的一种叫“蔓越莓”的水果。
可人家黑龙江抚远市,一出手就给11个小砂糖橘的家乡,广西南宁送去了10万盒。
恰到好处地解释了究竟什么才叫爱屋及乌。
我也是只听过,但从没见过,更没有亲口尝过“蔓越莓”的东北小城里的土鳖。
刚刚上网查了一下,这种在我国年产量,刚刚达到3000吨的水果,其种苗一直依赖于进口。
直到2022年6月5日,我们的神洲十四号,才把“蔓越莓”带上了太空育种。
2022年12月14日,神州十四从太空返回那天,才带回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蔓越莓”种子。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咱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才不再从那个动辄就掐咱大脖子的“米国”移植进口了。
东北的老铁们,为了让“且”吃饱,吃好,总是在用“我们自己家的孩子从不缺嘴”,这句几十年从未改变过的口头禅,诠释着只有共和国长子,才具备的那种难能可贵的“实成劲儿”。
也正是因为“我们自己家的孩子从不缺嘴”,这句话,让土生土长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孩子们,对长在“天上”的水果——“蔓越莓”,一直都停留在吧唧吧唧嘴儿,伸着舌尖儿,够一够“蔓越莓”那种“据传说”是酸酸甜甜的味道。
吉林市人的慷慨大方,也是相当地简单粗暴。
只是一个三线小城。百姓挣得虽说不多,可消费属实不低。
家长带着自家的孩子,去一趟城外那座具备举办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的滑雪场,人均消费没个千儿八百的根本下不来。
对自己很“抠门儿”的吉林市人,绝对不是一般般的“要面儿”。
封闭了一天的松花湖滑雪场,只为专门招待这11位来自广西南宁的“小砂糖橘”。
在吉林市人的印象里,这种专门为外地人,特别是外地的孩子们而开设的专场,真的还是记忆空白呢。
一对一的那种专业滑雪教练的贴身陪伴,大抵也只有这11位“小砂糖橘”,才能享受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东北老铁这种惯人的方式,用在11位3到6岁大,就敢闯荡零下20多度的大东北的孩子们身上毫不为过。
因为,他们从这帮后生儿的身上,似乎又看到了一代人,正在冉冉升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