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时间管理的培养
今天上午接到幼儿园发来的幼小衔接研讨的议题:幼儿时间管理的培养的实施策略。正赶上007交作业,两项任务合在一起完成吧。
“快点做呀!”“你怎么本子还没拿出来?”“大半天了,你怎么只写了一行字?”在一个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些孩子,缺少时间观念,做什么都是慢吞吞的。如果一个孩子缺少时间观念,那么他的表现一定不会好,听课进入状态慢,写作业速度慢,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和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做事拖拉、动作慢的孩子有一些共通的特点,比如这些孩子生活技能普遍也差,没有时间紧张的感觉。家长和老师要找准孩子拖拉、做事速度慢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今天先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时间观念来谈一谈。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有的孩子从小缺少生活技能方面的训练。全家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学生上三年级了家长还在帮忙穿衣服。孩子在该进行生活技能训练时被剥夺了机会。
还有的家庭缺乏指导的方法。孩子学习一项技能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家长缺少耐心,教了几遍孩子学不会就包办代替了。有的动作在家长眼里很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不简单,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就不停催促,有时还责怪孩子,让孩子缺少完成的信心。
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就无法很好管理自己,他们的桌子总是最乱的,作业本半天都拿不出来。
对这部分孩子,老师可以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在某段时间确定要训练的重点,要有计划地去训练,可以设定一定的奖励机制激发孩子的兴趣。老师也可以在学校多关注这部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提升,可以加快做事的速度,动作慢的缺点可以得到改善。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时间训练被两个字代替了,那就是“快点”。有一个网络调查,说一个小学生平均每天被催要超过20次,家长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快点“”。很多家长说,不催孩子就不动,催了有时还不动,要吼了才管用。时间长了,家长和孩子就建立一种条件反射,不催不动,小催小动,吼了,立刻行动。这种行为最终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形成依赖。很多老师也会这样,当孩子速度慢的时候,就开始催促提醒,几次没有效果,也会控制不住大声吼叫。家长和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人肉闹钟,孩子通过观察周围人的反应和情绪来来判断自己要干什么。
其实反复催促本身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越催促,孩子就越慢。这样循环往复,孩子就没有了责任意识和自主意识,习惯了按照你的指令去进行下一步。
我们应该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上下功夫。我们要把“快点”改成告诉孩子具体的时间,比如现在完成某件事情还有几分钟,现在是几点,你还有多少时间做这件事情。
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让孩子建立对时间的感知力。比如各种钟表,要选择功能简单的,原始的钟表,只要能查看时间,具有倒计时功能的就可以了。还可以准备番茄钟沙漏,可以帮助孩子以物化的形式去观察时间是怎样流逝的。计时器也可以用在生活管理上,作业管理上。
幼儿时间管理更多地要家校配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时间管理的学习和训练,既促进了孩子的成长,父母也可以得到第二次成长。老师也是如此,如果多懂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是十分有利的。
ps. 参加007两个月,对什么时候交作业还有些糊涂,一看到组长发的提醒,就把这篇工作文章发到班级群了。今天一看,弄错了。
晚上赶着写学生评语,就不重新写了,补记几句今天活动后的感想:
老师们在会上发言很踊跃,大家的想法和做法都没有错,但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效果是不一样的。大家交流时谈到的教育效果是部分孩子甚至是个别孩子,还有很多孩子其实没有跟上来。孩子还小,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疫情期间学生的表现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